第二十四章东华门外唱名!(4k)(3 / 7)

加入书签

是规守制度,还是注重时政利弊。

    有点改革与守旧的影子!

    江昭一叹。

    这种考题,倒是不难答,就是很难答好。

    单纯的为了答而答,无论选规守制度,亦或是注重时政利弊,都可以有不小的说法。

    规守制度就强调制度的优势,注重时政利弊就强调国家的危机。

    但,单独的选某一种,注定是落了下乘。

    一个问题,保守派大人物一定是冥顽不化的老顽固,改革派的大人物一定是不顾一切的急先锋吗?

    肯定不是!

    除了司马光那种罕见的顽固保守派,别的保守派都并不彻底保守。

    绝大多数大人物,其实都是可保守,可改革的存在!

    但凡是干到文官顶层的人物,无一不是视野开阔。

    既看得见改革成功的好处,也看得见制度传承的优势。

    也正是因视野开阔,那些大人物能够看到的更多,着眼于全局,并预见改革失败的坏处与制度僵化的劣势。

    而之所以有保守派和改革派,无非是利益纠纷与政见问题。

    一个人究竟是保守还是改革,往往是综合量化,权衡利益后的结果。

    并且,无论哪一个派系,都可以又分为改革派与保守派。

    派系的保守与改革并非是固定的选择,这取决于党魁的决定。

    同样,一个人究竟是保守派还是改革派,也取决于其一生的经历。

    不少官员,其前半生的政见往往与后半生背道而驰。

    改革派变保守,保守派变激进。

    也因此,对于那些大人物,特别是阁老、尚书一级的人物而言,考试的贡士究竟是保守亦或是改革派,并不重要。

    一则,其派系内本身就存在保守派与改革派,并不稀奇。

    二则,双方注定不是一个时代的人,不存在政治利益纠纷。

    三则,改革派与保守派并不是标准的派系划分。

    于文官而言,改革与保守仅是政见,更像是一个“临时派系划分”,唯有在要实行改革事宜时才会出现改革派与保守派。

    事实上,真正的派系划分是以阁老为首的六把椅子代表的六波利益集团。

 &n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