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2章 调查会(1 / 3)
连日来的暴雨终于停歇,但江泉市上空的政治阴云却愈发浓重,压得人喘不过气。市政府一号会议室,关于雾江污染事件的专项调查会议在此召开。椭圆形的红木会议桌旁,气氛凝重得如同暴风雨前的死寂。市长赵达康端坐主位,面色沉肃,目光扫过与会众人,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威严。常务副市长孙耀东、副市长秦风以及环保、水利、应急、公安、审计等相关部门负责人悉数在座,每个人脸上都写着不同的心思。
这是一场决定事件定性、划分责任、甚至影响未来权力格局的关键会议。赵达康派系蓄势已久,意图一举将事件盖棺定论,将秦风彻底打入被动境地。
会议开始,由市环保局局长陈浩汇报事故初步调查情况。他的汇报基本延续了之前的论调,强调汛期暴雨强度大、历史遗留污染源地质条件不稳定,最终结论倾向于是“极端天气条件下,历史遗留环境问题的一次集中显现”,属于“自然灾害叠加系统风险”。
汇报完毕,赵达康率先开口,一锤定音:“情况已经很清楚了!这次事件,是天灾,也是对我们过去粗放发展模式的一次惨痛教训!它暴露出我们在应对重大环境风险方面的系统脆弱性。现在不是争论责任的时候,当务之急是深刻反思,完善机制,避免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他目光锐利地看向秦风,语气沉重却带着无形的压力:“秦风同志,你分管环保,压力最大。这次事件,也给正在推进的文旅项目提了个醒,生态红线,碰不得!发展,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这个教训是深刻的!我们要勇于承担责任,积极整改!”
孙耀东立刻附和,语气痛心疾首:“赵市长说得对!这是系统性问题,是历史欠账。我们不能一味追究个人责任,更要看到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当前,稳定人心、恢复生态、消除影响是第一位的。我建议,调查组尽快形成结论,上报市委,同时向社会公布,安抚民众情绪,集中精力做好善后工作。”
几位紧跟赵达康的部门负责人纷纷点头称是,会场里弥漫着一股急于将事件“自然化”、“系统化”定性的氛围,试图将“人为责任”的可能性轻轻抹去,将秦风置于“吸取教训”的被动位置。
面对赵达康派系的定调合围,秦风始终沉默着。他低头翻阅着自己面前的资料,面色平静如水,仿佛周遭的喧嚣与他无关。只有熟悉他的人,才能从他微微紧抿的嘴角和偶尔抬起扫视全场的锐利目光中,察觉到那平静表面下涌动的岩浆。
赵达康见秦风不语,以为他已在舆论和现实压力下无力反驳,心中暗自得意,趁势追击:“既然大家基本认同这个判断,那么调查组就按照这个方向,尽快完善报告,上报……”
“赵市长,各位同志,”就在这时,秦风突然开口,声音不高,却清晰地打断了赵达康的话,瞬间吸引了全场的目光。他缓缓抬起头,目光平静地迎上赵达康略带错愕的视线,“关于事故性质,我这里有另外一些情况,需要向各位汇报和求证。”
会议室霎时安静下来,落针可闻。所有人都感觉到,一场风暴即将来临。
秦风没有理会众人惊疑的目光,从容地拿起手边的一个加密U盘,插入面前的笔记本电脑,连接会议室的投影系统。大屏幕上,出现了一系列经过处理的图片和数据图表。
“首先,是关于泄漏源头的异常情况。”秦风操作电脑,调出了第一组证据,“这是市公安局技术侦察部门,根据应急指挥部的指令,对泄漏点上游区域进行技术监控时,捕捉到的一些信息。”
屏幕上显示出几张有些模糊但能辨认的夜间红外热成像图片和车辆轨迹分析图。
“大家请看,”秦风指向图片,“在事故发生的当晚,也就是暴雨最大的凌晨时段,监控设备记录到,有非公务车辆在深夜异常接近废弃厂区泄漏点附近区域,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