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3章 秦风到文旅项目视察(1 / 2)

加入书签

雾江沿岸,三号码头区域。往日里的沉寂被一种喧嚣而有序的躁动所取代。几台大型挖掘机如同钢铁巨兽般矗立在杂草丛生的空地上,发出低沉的轰鸣。头戴安全帽的施工人员穿梭往来,测量、划线、设立围挡。印着“天美集团”和“江泉市重点工程”字样的彩旗在初冬的寒风中猎猎作响。一块巨大的项目规划效果图展板立在入口处,描绘着未来滨水长廊的繁华胜景。

这是一个标志性的时刻——“雾江生态文化长廊”项目前期拆迁与土地平整工作,正式启动。

几辆黑色的公务车缓缓驶入现场,停在临时划出的停车区。副市长秦风率先下车,他穿着一件深色的夹克,没有打领带,显得干练而务实。身后跟着市住建局、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辖区街道办的主要负责人,以及天美集团派驻江泉的项目总指挥邓鸿飞和他的几名核心团队成员。

现场负责人立刻小跑着迎上来,神情紧张而恭敬。媒体的镜头也迅速对准了这边,闪光灯亮成一片。这是江泉市今年投资额最大的项目破土动工,具有重要的象征意义。

简单的开工仪式在现场临时搭建的小讲台上进行。秦风作为市领导代表讲话。他没有拿讲稿,站在麦克风前,目光扫过在场的官员、施工方和媒体记者,语气沉稳而有力。

“同志们,朋友们!今天,我们在这里共同见证雾江生态文化长廊项目前期工作的正式启动。这是我市推动城市转型、改善民生的重大项目,凝聚着社会各界的期望。”他先定了积极的基调,符合这种场合的需要。

话锋随即一转,语气变得格外严肃:“项目成功的关键,在于基础。而前期拆迁和土地平整工作,就是这个基础中的基础!它不仅是工程问题,更是法律问题、民生问题、稳定问题!”他的声音通过扩音器传遍现场,让原本有些喧闹的气氛瞬间安静下来。

“在这里,我代表市委、市政府,强调一条铁的纪律,也是我们必须共同守住的底线:依法依规,和谐拆迁!”他几乎是一字一顿地说出这八个字,目光锐利地看向身边的邓鸿飞和各位部门负责人。

“所有拆迁行为,必须严格遵循《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等法律法规,程序必须公开透明,补偿必须公平合理,安置必须妥善到位!绝不允许出现任何违法违规、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这是政治责任,也是商业信誉!”

邓鸿飞脸上带着职业化的笑容,带头鼓掌,但眼神深处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凝重。他代表的资本追求的是效率和利润,而秦风强调的“法”与“序”,无疑会增加成本和不确定性。住建局等部门的负责人则连连点头,表情严肃,深知这话既是说给企业听,也是说给他们这些监管部门听的。

仪式结束,秦风没有立刻离开,而是提出要实地查看拆迁区域的情况。一行人沿着规划中的项目红线边缘行走。这里大部分是早已废弃的旧仓库、码头附属设施,但也有零星几户尚未完全搬离的居民住宅和一些经营着小本生意的临街商铺。

走到一户挂着“老王便利店”招牌的小店前,秦风停下脚步。店门半开着,里面光线昏暗,一个头发花白的老人正坐在门口的小凳上,默默地看着外面忙碌的景象。

秦风走过去,蹲下身,和颜悦色地问:“老人家,您是这家店的老板吗?”

老人抬起头,眼神有些浑浊和惶恐,点了点头。

“咱们这个片区要改造了,街道办的同志跟您谈过补偿和安置的事情了吗?”秦风语气温和。

“谈…谈过了。”老人声音沙哑,“说是给补偿款,让我们自己找地方…可我老伴儿卧床,这店开了几十年,搬走了,不知道还能干啥…”

秦风眉头微蹙,转头看向身后的街道办主任:“老人的具体情况,有没有纳入特殊困难群体帮扶方案?补偿标准是否公示到位?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