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7章 市长李志强(2 / 3)

加入书签

纳入动态监测系统,并制定了分级响应预案。云峡的深改,是在安全边界内探索。”

三、支持请求(精准务实):

市级统筹:恳请市里将“安全云峡”智慧平台纳入全市应急管理“一张网”,实现数据互联互通、资源协同调度(附技术对接方案)。

政策倾斜:恳请支持云峡申报省级“智慧农业与应急安全产业融合示范区”,争取专项政策与资金扶持(附申报草案)。

人才支撑:恳请协调市级层面,为云峡定向输送或培养智慧城市、区块链、高端装备制造等领域紧缺专业人才(附需求清单)。

项目协调:恳请市里协调解决长河联合体二期扩建工程涉及的跨区高压线迁改问题(附影响评估与迁改方案)。

每一项请求,都目标明确,路径清晰,附带解决方案或草案,没有空泛的“要政策”。

汇报结束,秦风关闭平板,目光平静地看向李志强。

办公室内一片寂静。只有李志强手指敲击桌面的嗒嗒声,节奏似乎慢了下来。他目光深沉,在平板电脑的屏幕上停留片刻,又缓缓移向秦风。

“数据很扎实。”李志强终于开口,声音低沉,听不出太多情绪,“云峡这一年多,确实干了不少事。不容易。”

他身体微微前倾,目光锐利如刀,直指核心:

“但是,秦风同志,”他的语气带着一种工程师般的冷静剖析,“高速发展往往伴随着高风险。土地财政依赖度68%,债务率82%,这两个数字,很刺眼!产业税收增长能否持续覆盖支出?联合体模式的市场风险如何评估?洼地学校提升的长期投入如何保障?改革带来的结构性矛盾(如被调整干部、被淘汰产业工人)如何兜底?”

每一个问题,都精准地打在云峡当前最敏感的神经上。

“还有,”李志强拿起桌上的一份简报,“这个‘安全云峡’平台,投入巨大,技术先进。但全市应急‘一张网’涉及多个区县、多个部门,标准不一,壁垒重重。整合的难度和成本,你评估过吗?会不会成为新的‘信息孤岛’?”

他的话语没有否定成绩,却像一把冰冷的手术刀,精准地剖开光鲜数据下的隐忧和挑战,带着一种近乎冷酷的务实。

秦风心中早有准备。他迎上李志强审视的目光,声音沉稳而坚定:

“李市长,您的问题一针见血。这正是我们下一步工作的重中之重。”

“关于财政与债务风险,”他条理清晰地回应,“我们已启动‘产业税收倍增计划’,重点培育神农深加工、安盾创新研发、云栖谷文旅消费三个新增长极;设立‘土地收益调节基金’,严格控制新增债务,优化支出结构,确保民生和深改核心投入;对联合体等投入,实施‘投入-产出-风险’三位一体评估,动态调整。”

“关于改革阵痛与兜底,”他继续道,“‘能上能下’配套了‘转岗赋能计划’和‘困难帮扶机制’;洼地学校推行‘名师工作室驻点’和‘捆绑考核’;对受产业升级影响的群体,通过‘长河联合体’吸纳就业和技能再培训解决。我们有预案,也有行动。”

“关于‘安全云峡’平台整合,”秦风点开平板,调出另一份详细的技术方案和协调路径图,“我们已与市应急局、大数据局进行了三轮技术对接,制定了分步融合方案,优先实现灾害预警、应急资源、重点目标监控等核心数据的互通。初期投入由区级承担,后续纳入市级预算统筹。我们有信心,也有决心,将其打造成全市智慧应急的标杆节点!”

他的回答,没有回避问题,没有空谈理想,只有基于事实的精准分析和具体可行的应对策略,如同一份严谨的工程进度报告。

李志强静静地听着,手指停止了敲击。他深邃的目光在秦风脸上停留了许久,那锐利的审视似乎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