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9章 事不过三,愿为瓮中之鳖(2 / 2)
城中尚有十万兵马,主公带走五万。留下五万给属下,属下必凭这五万将士,死保秣陵!”
“不可!”
孙权用力摇了摇头,说道:“公瑾乃我左右臂膀,还是换一个人来守秣陵吧。”
“主公休要再劝。”
周瑜地摇了摇头,语气坚定的说道:“我乃一军统帅,此番水师大败,皆我一人之过。纵然主公不降罪与我,我又岂能心安。
我誓坚守此城,城在人在,城破人亡!
自今日起,我便辞去都督之职,仅担任秣陵守将。还望主公应允。”
孙权自然不肯答应。
倒不是他与周瑜有多大的感情,而是因为麾下文武之中,还找不出一人比周瑜更强。
然而,就在此时,却听周瑜又长叹道:
“想我周公瑾,四岁开始识字,七岁能文,八岁识曲,世人谓之神童。长大后饱读诗书,精通兵法战略,人长得帅,说话也好听。人见人爱,花见花开。天下女子无不以能与我尽一夕之欢为荣。
后来相助符兄起兵,战无不胜,攻无不克,横扫江东,未尝一败!然而,自从遇上王通以来,一败于襄阳,二败于江夏,三败于长江!
常言道:事不过三。
三战三败,我又有何面目苟活于世。
今日愿为主公死守秣陵,必保秣陵不失。若城在,则吾在;若城破,则与城同殉!”
这是心存死志了。
孙权见周瑜心意已决,也知道难以劝动,而且,秣陵事关重大,若秣陵有失,必会再次重挫江东的军心士气。想来想去,还真的只有周瑜,才是驻守秣陵最合适的人选。
在勉强再劝了几次之后,只好答应周瑜。于是,孙权命周瑜为都督兼任秣陵主将,黄盖为副将,领五万人马驻守秣陵。而孙权,则在吕蒙、董袭等人的保护下,率领五万人马,带着小姨子,连夜跑去吴郡。
……
再说王通,打败了江东水师之后,王通并没有马上登陆并进攻秣陵,因为太早登陆也没用。
这就是战争的节奏。
战争是一门艺术,有着它固有的节奏。什么时候快,什么时候慢;什么时候重,什么时候轻;什么时候深,什么时候浅;什么时候急,什么时候缓。
都必须得按节奏推进,不能乱来。
此时,王通战船上的将士,以水师为主,人数大约三万。至少有一半没穿戴盔甲。而秣陵城有高大的城墙,还有十万大军。就算王通分出两万人马,也不可能攻得下秣陵,不仅攻不下秣陵,还可能被孙权反败为胜。
所以,没必要那么猴急。
一直到了第二天。
王通才用战船运兵,在秣陵城外的江岸上登陆。周瑜派黄盖率三万人马出城,想要阻止乾军先登陆。
不过,王通派出了一支王牌:甘宁的锦帆营!
锦帆营抢滩成功之后,王通又派出了另一支王牌:赵云的白马义从。
秣陵城外地势平坦,很适合骑兵冲锋。
赵云的三千白马义从往来驰突,黄盖军队虽多,也难以抵挡。城楼上观战的周瑜见占不到便宜,下令鸣金收兵。
随后,王通十二万大军陆续上岸,将秣陵城围了个水泄不通!
至此,周瑜这个巨大的数据包。
已经成了——瓮中之鳖!
如图所示:
……
(附录图片:瓮中之鳖。)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