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1章 这个事情好像有点复杂(1 / 3)
一次团队闲聊中,朱华标提起在图书馆认识了一个叫徐夕的新朋友,脾气特别好,但总感觉他身上有点特别,具体又说不上来。
邢渊听后,抿了口咖啡,淡淡道:“保持平常心交往就好,但多留个心眼。非人哉的事情,往往就藏在最平凡的皮囊之下。”
朱华标表示明白:“知道了,阿渊。”他依旧偶尔会去找徐夕下棋喝酒,两人关系渐渐熟络起来。
另一边,被再次清除了记忆的聂玲,逐渐适应了邢渊给她安排的“油尖区重案组警员”的新身份。
她与马军、周星星等人出任务时,往往展现出远超常人的战斗素养和力量,屡立奇功,但偶尔会突然头痛,眼前闪过一些无法理解的奇怪战斗画面和模糊的人影。
邢渊尝试用更高强度的空气炮“刺激”教头和军佬,希望能突破他们的生理耐受极限,撬开他们的嘴获取情报,但效果甚微,反而差点把秘密基地的特制墙壁给拆了。
周星星看着墙上新出现的大坑,嘴角抽搐:「渊哥,你这比拆弹还刺激,下次能不能提前说一声,我好戴个安全帽。」
邢渊转换了思路。既然硬撬不开教头和军佬的嘴,那就从他们存在的“基础”查起。
教授提供的线索虽然零碎,但指向性明确:如此强度的身体改造,绝非小打小闹,必然需要庞大的能源支持以及大量特定且受管制的物资。
他将任务分派下去,动用的是油尖区重案组最精干且绝对可靠的力量,甚至通过黄炳耀的渠道,调用了特殊权限。
第一路,查电。
马军带人,以排查辖区大型用电单位消防安全为名,联络了中华电力公司,他们调取了近一年来,油尖旺区乃至整个西九龙区域所有工业用电大户的耗电数据。
寻找那些耗电量异常、波动巨大的用户,常规的数据比对很快排除了大多数目标,但一套复杂的算法模型在深夜运行后,标记出了几个可疑的峰值。
这些峰值往往出现在夜间,对应地址的注册公司却多是些小型仓库或废弃厂房,其宣称的业务根本不可能消耗如此巨量的电能。
进一步交叉比对,发现其中数个地址的租赁或产权,都通过复杂的多层控股,隐约与一个名字相关联——“寰宇医疗科技”。
第二路,查物。
宋子杰和陈永仁负责这条线,明面上,他们走访海关及贸易署,凭借警方权限秘密调阅近期的特殊化学品、高精度金属材料、以及大型医疗设备的进出口记录。
这项工作如同大海捞针,对方显然极其谨慎,所有敏感物资的采购都分散进行,单笔数量控制在不需要特别审批的阈值以下,来源地也遍布全球,难以直接追踪。
然而,暗地里的调查却打开了新局面。
陈永仁动用了倪家内部网络后,得知,近几个月,倪家掌控的几个码头和仓库区,确实处理过几批“怪货”。
这些货物报关单上写的是普通工业原料或电子零件,但实际接手的人却异常专业,验收程序严格到变态,完全不像黑道作风,反而更像受过严格训练的军方或特工人员。
倪家的人被严禁打听,只负责提供场地和最基本的物流掩护,对方支付了巨额费用,但要求绝对保密。
特种合金和化学溶剂高度吻合。
几乎同时,和联胜这边也有了收获,吉米仔动用了和联胜遍布三教九流的信息网,尤其是控制灰色地带的渠道。
最近市面上确实有人在用高价、且非常低调地搜罗一些“硬货”,很偏门的工业材料和高精尖设备零件。
对方极其小心,通过多个不相干的中介放盘,但和联胜的马仔还是从几个贪婪又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