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章 使团入京(1 / 2)

加入书签

“阁主,我有要事禀报。”

明月的突然出现在,谢宁嗯了一声,后者赶忙来到近前。

“方才宫内有公公前来通传,说是燕国使团已入京,正式递交国书。

陛下请您即刻入宫议事。”

谢宁闻言,缓缓坐直了身体,眼中闪过一丝精光。

霁洪的人终于是来了啊。

……

皇宫,御书房。

暖阳透过窗户,洒下一地斑驳的光影。

小皇帝李庆志身着一袭明黄色的常服,正坐在书案后,聚精会神地批阅着奏折。

相比于几个月前,他的眉宇间再难见到青涩,徒留沉稳与威严。

听到殿外太监的通传声,他立刻放下手中朱笔,脸上露出了真挚的喜悦,快步从书案后走了出来。

“姐夫!”

“陛下。”

谢宁笑着对他拱了拱手。

“哎,这里又没外人,叫什么陛下。”

李庆志亲热地拉着谢宁的手,将他引到一旁的软榻上坐下,又亲自为他倒了一杯热茶。

“姐夫,你可算是来了,我等你半天了。”

谢宁端起茶杯,轻轻抿了一口,才不紧不慢地问道“看陛下喜形于色,想必是燕国那边的事情,进行得很顺利?”

“何止是顺利!”

李庆志一拍大腿,兴奋地道,“简直是天大的好消息!

燕国皇帝霁洪,已经正式在国书上签字画押,答应与我大齐结成同盟!”

“从今往后,两国互开边市,共享商路,百年之内,永不交兵!”

说着,他将一份用明黄色绸缎包裹的国书递到了谢宁面前。

谢宁接过来,缓缓展开。

国书上的条款,与他当初和霁洪商议的大致相同,甚至在某些细节上,燕国还做出了更多的让步。

这无疑意味着,他之前在北方耗费心血大改特改,如今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

大齐与燕国这两个庞然大物,终于从持续了数十年的对峙与摩擦中走了出来,握手言和。

这对于两国的百姓而言,无疑是天大的福音。

而对于大齐的国力,尤其是经济而言,更是一剂强心针。

“此乃国之幸事,陛下洪福齐天。”

谢宁将国书合上,由衷地赞叹道。

“这都是姐夫你的功劳!”

李庆志的脸上,满是敬佩与感激。

“若不是你运筹帷幄,不但收服了云朔二州,还帮霁洪那小子铲除了戴宗的余孽,这同盟之事,恐怕还要再拖上十年八年。”

谢宁笑了笑,没有居功。

两人又聊了一些关于同盟的具体事宜,比如如何派遣官员对接,如何制定关税等等。

谢宁都给出了一些极具建设性的意见,让李庆志茅塞顿开,连连点头。

议完了国事,御书房内的气氛,也变得轻松了许多。

李庆志像是想起了什么,忽然开口道“对了,姐夫,还有一件事,朕想听听你的意见。”

“哦?何事?”

“关于定远侯,贾一博。”

李庆志提起这个名字,眉头微微皱起。

谢宁的眼神,也随之冷淡了下来。

自从他回到建安,便立刻让玄机阁将收集到的,关于贾一博的所有罪证,都呈交给了京兆府和大理寺。

证据确凿,铁案如山。

这些日子,贾一博和他那个宝贝儿子贾辉祖,一直被关押在天牢之中,等待着最后的审判。

“大理寺已经拟好了判决,”

李庆志缓缓说道,“贾一博贪赃枉法,草菅人命,其子贾辉祖横行霸道,欺男霸女,父子二人,罪大恶极,按律当斩。”

他说到按律当斩四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