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5章 不得不妥协的时候(2 / 6)
动。
过去两国数学家大会一直都在举办。
燕京方面派数学家队伍出席并不奇怪。
不派人反而奇怪。
ROC方面自然也不甘示弱,他们同样派出商界名流和数学教授,胸前挂着ROC的徽章。
香江本地社会名流更是齐聚,现场隆重异常,乐队奏响中西合璧的圣诞序曲,闪光灯就没有停下来过。
媒体记者们则挤满后排,大大小小的报纸争相记录。
文化是有影响力的。
林燃对香江的直接影响就是壁上观,这首歌很符合香江人的胃口。
我们身处的位置、所属的环境作壁上观不好吗?
我们为什么要在自由阵营和socialism阵营之间选边站?
我们在经济上需要自由阵营的贸易来保证繁荣,需要来自内地的水电和物资来保证生存,在地理上和内地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政治上又确确实实仍然归属于英格兰。
这样的身份和这样的定位,加上越战带来的繁荣,让香江对壁上观有着前所未有的共鸣。
同时华国对香江的掌控也和原时空有所不同。
他们的掌控不再是走纯粹的底层路线,他们现在除了底层的民众外还有很多企业家,甚至不仅仅是中小企业主,还包括了海运领域的大企业家。
在这样的时空背景下,67年的沙头角事件没有发生。
华国在67年之前,就已经提前在沙头角用怡和大班的血向全香江发出了信号。
后续的斗争就一直在水面下,没有浮到水面上来。
陈景润早已等候多时,这位香江本地走出来的大数学家亲临现场。
他是香江的骄傲,被视为是香江本土培养的数学家。
尽管他其实是内地培养的。
但他有着完美的背景,小学、中学、大学都有一批“老师”和“同学”接受采访。
在其获得菲尔兹奖之后,在香江本地媒体上大谈陈德辉求学时期的趣事。
PS:陈德辉是陈景润的化名。
不过用这个名字这么多年,他甚至已经更习惯陈德辉,而非陈景润。
反而林燃每次听到陈景润用普通话介绍自己,说我是陈德辉的时候,感觉怪怪的。
&nbs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