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6章 60年代的尾声(1 / 7)

加入书签

    华盛顿的上空仍然有团阴云迟迟没有散去。

    《V字仇杀队》在过去一年获得了史无前例的票房。

    在苏俄以及其盟友国家,这部电影被拒绝上映,生怕让民众回想起布拉格之春,或者说要再来一次布拉格之春。

    在自由阵营备受推崇。

    当然这样的推崇是指在民间。

    因为未见的每个自由阵营国家的政府都推崇。

    其中故事背景所在地,伦敦,唐宁街十号就很不待见这部电影。

    这是在直接影射伦敦,影射唐宁街。

    北爱尔兰一直面临系统性歧视的天主教徒们,是《V字仇杀队》最忠实的拥趸,他们戴着电影里V的面具走上街头抗争。

    北爱尔兰问题的开端是在1968年,自此之后,北爱尔兰民权协会的游行中暴动与骚乱此起彼伏。

    《V字仇杀队》的上映,导致北爱尔兰抗争的高潮比原时空提前了两个月爆发。

    哈罗德·威尔逊首相选择把军队派往北爱尔兰,派往一线,从德里到贝尔法斯特。

    然后是持续整整三十年的低烈度冲突,从1968年至1998年间发生在北爱尔兰的长期暴力冲突。

    整个过程一共有超过3500人丧生。

    同样是把军队派往街头。

    布拉格之春被一直念叨到现在。

    而唐宁街十号的所作所为,持续时间,造成的伤害和社会撕裂比布拉格之春更甚。

    但无人在意,媒体也不会报道,就这样在历史的尘埃中被遗忘。

    这是自由阵营掌控媒体的侧面佐证。

    当然,现在英格兰都看着呢。

    事情需要时间来消化,在当下,这是英格兰本土最重要的新闻,比英格兰首位宇航员入选肯尼迪太空中心接受训练还要更受关注。

    唐宁街十号认为V这该死的家伙加剧了冲突。

    他的存在、他有关的电影造成了难以处理的现况,造成了北爱尔兰的失控,造成了他们不派军队下场,北爱尔兰的地方政府就会面临全面失能的窘境。

    唐宁街把责任全部归结于V。

    泰晤士报和卫报选择连篇累牍地报道V是阴谋家,是野心家,压根不是什么民权斗士,什么生命不息抗争不止。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