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8章 再平衡大手(5 / 6)

加入书签

    柯西金接着说道:

    “所以,无论如何,我们都要利用这次机会,修复和华国的关系。

    无论是经济上、政治上还是军事上,对我们都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香江,中环永吉街23-27号

    这是周楠入职香江百花社之后,第二次来这里的顶楼取货。

    和上次一样,还是在许世勋的陪伴下。

    提起一个箱子就走。

    许世勋把疑惑按下去,知道这不是他能够掺和得起的事。

    现在的香江,华国、阿美莉卡和英格兰三分天下。

    百花社所在的尖沙咀弥敦道172号被誉为地下港府。

    周楠同样不敢打开箱子,箱子被运到内地后,一路北上直达51区。

    里面装着的是,GPS的设计思路、以及一系列的制导导弹。

    其中最完整的是来自阿美莉卡的激光制导导弹。

    在越战初期,美军的空中打击主要依赖传统的铁炸弹和地毯式轰炸。

    这种方式效率低下,成本高昂,且往往无法摧毁坚固或移动的目标,例如桥梁、洞穴或敌军指挥部。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美军迫切需要一种能够一发入魂的精确打击武器。

    在这一背景下,激光制导炸弹,Laser-Guided Bomb,简称 LGB应运而生,并在越战后期首次投入实战,彻底改变了战争模式。

    激光制导导弹的误差在几米之内。

    简单来说,就是一架或多架飞机、地面部队,甚至特种部队,使用一个激光指示器来对目标进行持续照射。

    这个指示器会发出人眼不可见的编码激光束,就像一个光标。

    另一架飞机,通常是战斗轰炸机,在远处投下经过改装的 LGB。

    炸弹被投下后,其内部的寻的传感器会自动寻找并跟踪目标反射的激光束。

    炸弹的制导组件会持续接收激光信号,并通过调整其尾部的舵面来修正飞行路径,确保炸弹精确地朝向激光指示的目标飞去。

    炸弹最终会以极高的精度命中目标。

    在原时空,激光制导炸弹的首次大规模实战应用是在1972年的后卫行动中。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