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第59章 军方的难题(2 / 3)
要完全恢复其原始性能,以目前的条件,可能性无限接近于零。”
陈大校的眼中掠过一丝难以掩饰的失望,但并没有打断他。
“但是,”林凡话锋一转,手指轻轻点在一块相对较大、保存了部分关键结构的残骸上,“如果目标是……‘功能替代性修复’,或许有一线希望。”
“功能替代性修复?”陈大校重复了一遍这个陌生的词汇。
“是的。”林凡的眼神越来越亮,仿佛在无尽的黑暗中捕捉到了一丝微光,“我们不追求完全还原它的每一个细节和百分百的原版性能。而是基于这些残骸,分析出它最核心的功能需求,然后利用我们现有的技术手段和材料体系,重新设计关键受损部位的连接和功能实现方式。”
他拿起另一块碎片比划着:“比如,这个烧毁的电路模块,如果无法复原,我们是否可以尝试用国内成熟的、甚至性能稍逊但更可靠的军用级模块进行替代?只是需要重新设计接口和安装方式。”
“又比如,这个扭曲的传感机构,如果无法校准,我们是否可以通过结构修复和加装补偿装置,使其恢复基础感知功能,哪怕精度暂时达不到原来的水平?”
“这相当于……在废墟上进行一次有限的再设计和再制造。”林凡总结道,目光扫过陈大校和杨教授,“难度极高,风险极大,而且需要跨学科的技术支持。但至少,这不是一条完全的死路。”
这个大胆到近乎疯狂的想法,让所有人都愣住了。
这不是修复,这是在创造!是在极其有限的条件下,进行一场技术上的“器官移植”和“功能重建”!
陈大校的呼吸明显粗重了几分,他死死盯着那些碎片,又看向林凡,眼中燃烧着一种近乎赌博的光芒:“有几成把握?”
“没有任何把握。”林凡回答得异常坦诚,“这只是一个理论上的方向。需要大量的分析、计算、模拟和试验。成功率可能不到百分之十,甚至更低。而且,需要时间,可能需要很长的时间。”
房间里再次陷入沉默。
百分之十?甚至更低?
这个概率低得令人绝望。
但,比起之前“完全不可能”的结论,这百分之十,就是黑暗中唯一的光!
陈大校猛地将烟头摁灭在烟灰缸里,发出刺啦一声轻响。他站起身,双手撑在桌面上,身体前倾,目光如炬地盯着林凡:
“干!百分之十也干!总比眼睁睁看着它变成一堆废铁强!”
“需要什么支持?人员?设备?场地?你列清单!我以总后勤部的名义,尽全力协调!”
“林凡同志,这个任务,我就交给你了!你牵头,需要谁配合,直接点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