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8章 天下大势(1 / 2)
(纯属虚构,历史架空,都是白话文,脑子寄存处)
要成为一个昏君,那简直是轻而易举,只需要放纵自己的欲望,不理朝政,贪图享乐即可。然而,若想成为一位明君,那就不是那么容易的事了。这不仅需要有卓越的智慧和才能,还要有坚定的决心和毅力,以及对国家和人民的责任感。
就在林北还沉浸在对整个太平天国的布局谋划之中时,天下的局势却在不知不觉间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刘璋和刘表这两位汉室宗亲,虽然手握一定的实力,但他们却不思进取,既不对外扩张,也不参与其他势力的争斗,完全处于一种中立的状态。
而曹操呢,此时正沉浸在他自己的胜利果实之中。他刚刚攻占了淮南地区,只要能够顺利消化这里,他就再也不会为粮草问题而发愁了。现在,曹操唯一所欠缺的就是时间,就像庄稼需要时间来生长一样,他也需要时间来巩固自己的势力。
然而,让曹操感到有些不爽的是,刘备在被他派遣去攻打袁术的时候,竟然带着自己的士卒叛逃了。更让曹操气恼的是,刘备竟然选择去投靠同样是汉室宗亲的刘表,而刘表还慷慨地给予了刘备新野这个地方,让他暂时居住下来。
实际上,郭嘉早就洞察到了刘备的本质,他深知刘备是个不折不扣的“二五仔”,反复无常,不可轻信。因此,郭嘉曾多次劝谏曹操,让他尽早除掉刘备,以绝后患。然而,曹操却对当时的局势过于自信,认为自己的势力如日中天,刘备绝不可能愚蠢到舍弃他这样强大的靠山,而去投靠其他势力。
此外,曹操对刘备麾下的关羽也颇为赏识,他深知关羽的勇猛和忠诚,实在不愿意与这样的猛将交恶。基于这些考虑,曹操最终没有采纳郭嘉的建议,而是选择相信刘备的忠诚,对他放松了警惕。
正是曹操的这一决定,给了刘备可乘之机。刘备见曹操对自己毫无防备,便趁机率领部队脱离曹操的控制,毅然决然地前去投靠刘表。而刘表呢,他虽然与刘备同为汉室宗亲,但对于刘备的到来,他内心其实也有着自己的盘算。
刘表深知荆襄地区的世家大族对刘备并不看好,他们认为刘备不过是个落魄的丧家之犬,根本不足为惧。而且,新野这个地方相对偏远,除了作为战略要镇之外,并没有太多的实际价值。所以,刘表觉得将刘备安置在新野,不仅可以让他成为自己的看门狗,替自己看守荆襄的门户,还能避免引起世家大族的不满。
就这样,刘表在各方利益的权衡之下,最终选择了默许刘备的投靠。而事实上,刘表此举还有一个更深层次的原因,那就是他知道自己无法在两个儿子之间做到绝对的公平,为了给刘琦寻找一个有力的帮手,他不得不出此下策,让刘备来到荆襄。
孙策在历经无数艰难险阻之后,终于成功地统一了江东地区。然而,他的野心并未就此满足,他渴望进一步向北扩张,与强大的曹操大军一决高下。但这样做意味着他必须直面曹操的强大军事力量,这无疑是一场极其艰巨的挑战。
如果孙策选择向南扩张,他将不得不征讨那些生活贫困、资源匮乏的山越部落。虽然这些部落相对弱小,但他们居住在地形复杂的山区,使得征讨行动充满困难和风险。
而向西扩张的话,孙策就会遭遇刘表的势力。刘表在荆州地区拥有相当的实力和影响力,与他对抗同样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尽管如此,孙策依然怀揣着雄心壮志,决心要将江东地区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然而,此时的孙权已经长大成人,他对权力产生了强烈的渴望,并试图从孙策手中夺取政权。
尽管孙权的野心勃勃,但他并没有得到太多人的支持。然而,孙权并非没有其他手段来实现自己的目标。
为了巩固自己在江东的统治地位,孙策不得不采取狠辣的镇压手段,以应对那些心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