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7章 上山(1 / 2)

加入书签

当周围的山峦不断变高,张海平换乘的火车越来越靠近四川。

云白的像刚刚挤出来的纯白颜料,天蓝的像一望无际的碧蓝湖水。

张海平买了一份饭,不出意外下午就会到达成都站。

他现在饿了,得吃饱才有空应付接下来的行程。

2003年的成都还没有现在的成都东站,其原站成都北站也并不是成都的主要交通枢纽。

张海平从香港乘车到广州,再从广州转车,停靠在成都站。

离开成都站后,他还需要乘坐去往娘娘山所在县城的客运车,然后再租车去村里。

当时四川山地之间的主要交通工具都是摩托车。

张海平在镇上租了辆车,一路颠簸下到村里。

拉摩的的大叔很热情,问他一看就是从外地来的怎么来这穷乡僻壤。

张海平曾经在四川待过一段时间,会讲四川话。

但四川话也分不同的区域,大叔一辈子都在这,自然听得出分别。

张海平只说自己回来走亲戚,让他把自己送到娘娘山附近的公路口就行。

这之后他徒步上山——这里已经修了土路,最近看天气也不会下雨。

这让土路上全是细土沙子。

摩托车一路开过来也是尘土飞扬,张海平感觉自己的脸上身上鞋子里全是灰土。

到了地方,张泽清不在娘娘庙。

他大概看过,这里除了张泽清住的房间,还有一间刚刚砌好的房间,就在他隔壁。

里面收拾的很干净,床铺之类的家具也都是新的。

一看就知道是预留给张海平的地方。

他将东西全部放进去,坐在铺好的床上休息了一会。

当太阳快要落山的时候,穿着一身陈旧衣服的张泽清才从山下回来。

他应该还算年轻,面容却非常憔悴。

整个人也很瘦,身高约在一米七五左右。

张海平看过他的资料,出生于1974年,今年二十九岁。

也就是说,他二十一岁就在这里任职,并且蹉跎了八年岁月。

这对于普通人而言,非常难以想象。

2003年中国经济正在飞展,沿海地区的繁荣是内地难以想象的程度。

张家给张泽清的津贴不少,但工作环境绝对比不上大城市的光鲜亮丽。

这里生活条件有限,吃穿住行都比较艰苦。

一般的年轻人很难在这个山村里孤独的守着一个秘密坚持一年又一年。

但张泽清格外踏实——这个年代还能脚踏实地守在孤山野岭的人,多半心性坚韧做事稳重。

他径直走到庙里有响动的地方,张海平已经在用土灶烧火做饭了。

看着这个新来的张家人,张泽清原本木然僵硬的脸缓缓扬起笑容。

张海平现在看出来了,他确实有病。

这个表情看起来都有点扭曲了。

当晚,两人将目前的情况理顺。

张海平正式在娘娘庙安顿下来。

不知道他运气好还是不好,来到这里将近半年,都没有抓到可用的信息。

这中间夹口村一直没出现,张海平跟着张泽清在夹口村的地盘上观察了许多次,那里都只是树木茂密河水清澈的普通地形,没有人类长期生活的痕迹。

没有异常的日子里,张海平将张海客给的资料看了很多遍。

根据夹口村消失和出现的时间来看,除了那两次青铜铃铛沾血以外,几乎都与张海桐出现昏迷状态的时间高度吻合。

根据每一次昏迷时间记录可以得出,那几次昏迷状态,无一例外都是张海桐被动陷入昏迷,每次昏迷都是生死攸关的状态。

张海平深刻的记得这几次状况,张海桐当时的病症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