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章 大犬座矮星系战役(三)-决战(2 / 7)
。庞大的重炮舰位居中央,粗壮的炮口闪烁着冰冷的金属寒光;驱逐舰和护卫舰则如同移动的堡垒外墙,环绕在主力舰周围,构成了密不透风的火力网。
战斗的结果几乎没有悬念。一心急于赶路驰援的“净蚀者”支援舰队,一头扎进了“虚空沼泽”恶劣的环境和帝国军蓄谋已久的猛烈打击之中,瞬间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
狂暴的离子风暴严重干扰了它们的传感器精度和舰队通讯,诡异的引力暗礁极大地限制了舰船的机动规避空间,导致其阵型在混乱中不可避免地发生碰撞。
而帝国军则凭借事先规划好的精确路线和稳固阵型,牢牢占据了绝对的地利优势。密集的炮火如同宇宙风暴般倾泻而下,将“净蚀者”舰队笼罩在毁灭的弹幕之中。
尽管“净蚀者”舰队同样展现出了其新型舰船卓越的性能和极其顽强的战斗力——船体在猛烈的爆炸中依旧顽强抵抗,甚至再次尝试了那种不稳定但极其危险的强行虫洞跳跃战术(然而这一次,帝国军事先布设的、巧妙地隐藏在陨石带中的高功率干扰场成功将其阻断,跳跃能量被强行扭曲、消散在虚空中)——但最终,它们仍未能逃脱被全数歼灭的悲惨命运。
“净蚀者”的支援舰队阵型被帝国军凶猛的炮火彻底切割开来,一艘艘战舰在离子风暴和毁灭性炮火的双重无情打击下逐一沉默,爆炸解体。巨大的残骸在虚空中漂浮翻滚,如同为这场伏击树立的沉默墓碑。
随着支援舰队覆灭,“暗潮”星系随之陷落。卡顿公爵以他特有的粗暴但极其有效的方式,命令重型轰炸舰编队彻底摧毁了星系内的主要硅晶采矿设施和精炼中心。巨大的爆炸火球如同在星空中点燃了三颗短暂而刺眼的新星,猛烈的聚变火焰瞬间吞噬了巨大的工厂集群和地底矿脉。
在清扫战场时,卡顿公爵同样缴获了大量“净蚀者”因帝国军行动迅猛而来不及转移的高纯度硅晶矿原矿和半成品材料,这些珍贵的矿石在爆炸的余晖中闪烁着冰冷而诱人的幽蓝光泽。
这些战利品,后来大部分被“顺理成章”地移交给“星火”集群进行“研究处理”——实则是秘密运回地球本土,进行深度的材料分析和逆向工程,并直接用于“溯源”计划相关关键设备的建造,为人类未来可能的反击积累至关重要的战略资源。
在这次成功的伏击战中,“主耳”超维探测阵列再次敏锐地捕捉到了强烈的、伴随敌军强行跳跃尝试而来的高维扰动信号。
其波形特征与第一次伏击时捕捉到的信号极为相似,但在能量峰值、衰减模式等细节上存在着微妙的差异,仿佛是同一种未知力量的不同应用方式或发展阶段。
这些宝贵的比对数据被实时传输回地球的实验室,科学家们屏息凝神,紧盯着屏幕上显示的复杂能量曲线,试图从中揭示那未知威胁的本质。
帝国军乘胜追击,在接下来的数周内,多个“净蚀者”的重要军事星球和后勤补给节点被相继摧毁或占领。其战争潜力遭到了肉眼可见的沉重打击,活动范围被帝国舰队进一步压缩。
最终,“净蚀者”的残存力量被迫退缩到了大犬座矮星系最核心、防御最为严密的一个古老恒星系——代号“净蚀之心”。
这里被帝国情报部门认为是“净蚀者”最后的堡垒,极有可能存在着它们最核心的指挥控制节点、庞大的能源中心以及……与那神秘莫测的“至高意志”联系最紧密的关键设施。
整个星系的空间结构都呈现出异常扭曲的状态,常规的物理定律在这里似乎都变得有些暧昧不清,充满了令人不安的非欧几何特征。
星系的外围防御工事密集到了令人发指的程度,无数的智能机雷阵、自动炮台群、以及由小行星改造的堡垒卫星,共同构成了一片死亡地带。更令人窒息的是,一种强大的、令人不安的精神压制力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