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8章 策划反向观察高维的观察(2 / 6)

加入书签

等待“关注”和“校准”降临?绝无可能。

地球文明的命运绝不能交由未知的、意图难测的高维存在来裁决,那无异于将整个种族的未来置于深渊边缘,任由外力摆布。人类的历史证明,等待只会换来奴役或灭绝。

但主动反击?拿什么反击?连对方的存在形式、干预机制、目的都只是基于猜想的模糊轮廓,像一团难以捉摸的星云。

现有的“弦球之眼”虽然取得了突破,但更像一个婴儿第一次睁眼模糊地看到了世界,远谈不上理解和互动,反而因为这次“睁眼”引来了不必要的注意。任何攻击尝试都可能被视为挑衅,触发不可控的连锁反应,将人类推入更深的危机。

隐藏?如何隐藏一个文明级的“特征”?这涉及到的可能是整个文明意识活动、科技树走向、能量运用模式的根本性改变,谈何容易?

而且,一味隐藏是否意味着放弃进化,最终沦为温顺的“家畜”?就像圈养的牲畜,失去探索宇宙的勇气,在安逸中走向平庸的消亡。

伪装?向哪个方向伪装?迎合所谓的“温顺派”高维意志?还是伪装得更具攻击性以迎合“收割派”?这同样风险巨大,且缺乏信息支持。

如果误判对方的派系,伪装成顺从可能引来更严苛的监视,而伪装成威胁则可能激怒强大的存在,导致先发制人的打击。没有可靠的情报,任何伪装都像在黑暗中掷骰子,赌注是整个文明的存亡。

沟通?向谁沟通?如何确保沟通本身不引来更大的灾难?刀锋女王传来的信息更像是一种单向的、不容置疑的警告,而非邀请对话。

尝试建立联系可能暴露人类的弱点,或被视为软弱可欺的信号,引来进一步的干预。沟通的渠道本身就可能成为高维意志的陷阱,让人类在无知中自投罗网。

一个个方案被提出,又在内心被混乱的逻辑审查和风险模拟否决。思维的弦被越绷越紧,压力几乎化为实质,压迫着他的太阳穴,使每一次心跳都沉重如鼓。绝望感如潮水般涌来,几乎要淹没他的理智,但他强迫自己保持清醒,在绝境中寻找一线生机。

就在这种极致的思考困境中,一个念头如同黑暗中迸发的火花,骤然闪现——来而不往非礼也!这个古老的智慧像一道闪电劈开混沌,瞬间照亮了所有迷雾。

既然无法避免被观察,那为何不能……反向观察?这个念头一出现,就如同野火般瞬间席卷了他的思维!是啊!为什么一定要处于被动窥探和被审视的地位?为什么不能想办法,去观察那些“观察者”?去理解它们“观察”的方式、留下的痕迹、甚至……它们之间的差异?

比如,分析“特征弦”记录背后的模式,或追踪高维干预的蛛丝马迹,这不仅能获取情报,还能揭示敌人的弱点,为反击或谈判奠定基础。一股新的希望如岩浆般喷涌,驱散了之前的压抑,让他的瞳孔微微收缩,嘴角勾起一丝决然的弧线。

高维存在的“观察”行为本身,难道就不会留下任何蛛丝马迹吗?就像“弦球之眼”运作时扰动量子背景的微妙场域,产生微弱但特征性的辐射涟漪一样,更高层面的“观察”行为,必然也会对宇宙的底层信息背景——即那些构成时空基石的弦振动和量子泡沫——造成某种程度的、极其微妙但或许可探测的干涉效应!这种干涉类似于在平静湖面投下石子,波纹虽小却携带了源头的信息特征。

如果能捕捉到这种“干涉痕迹”,通过先进算法分析其模式频谱,不就能反过来推断出“观察者”的某些内在特性吗?比如它们的“关注点”——聚焦于特定星系或文明事件、“观察频率”——是周期性扫描还是随机触发、“介入强度”——从轻微校准到强力干预,甚至不同“观察者”之间的“风格”差异,比如某些存在偏好宏观调控,而另一些则精于微观调整?

这个想法让孔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