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蓄势与压力(2 / 6)

加入书签

着幽蓝的微光,仿佛一层液态的星云在无声涌动。但外壁已与初代机截然不同,不再是僵硬的金属外壳,而是由柔性生物合金骨架构成的活体结构。

无数细密如鱼鳞、薄如蝉翼、闪烁着虹彩流光的银色“鳞片”,正被纳米级精度的机械臂一片片镶嵌、熔接在骨架上。机械臂的动作精准如绣花针,每一次触碰都激起微弱的电弧火花,鳞片随之轻轻颤动,仿佛拥有生命般呼吸着。

这些鳞片表面流转着变幻的光纹,时而如深海鱼群的鳞甲,时而如晨曦中的露珠,构成一层活体般的感知外壳。这正是银翼文明“流岚感应鳞”技术在地球科技树上开出的第一朵异域之花,每一片鳞都蕴含着跨维度的传感神经网,能捕捉空间最细微的波动。

李艳身着一件宽松的白色防辐射实验服,衣襟在微风中轻摆,孕肚已高高隆起,如同承载着生命的丰饶之丘,曲线在冷光下显得柔和而坚韧。她站在主控台前,额角沁出细密的汗珠,在冷光源下闪烁着晶莹的微光,汗水沿着她的鬓角滑落。

一只手无意识地支撑着酸胀的后腰,指节因用力而微微发白,另一只手则在悬浮的晶屏上化作一片模糊的虚影,指尖飞速划过虚拟界面,调取、分析着瀑布般刷新的实时数据流。数据如星河般在她眼前流淌,映照出她专注的侧脸。

她的脸色因强烈的孕期反应和长时间高强度脑力消耗而略显苍白,眼睑下带着淡淡的青影,仿佛疲惫的刻痕。但那双眸子却亮得惊人,如同打磨过的黑曜石,深邃而锐利,紧紧锁定着屏幕上代表每一片感应鳞初始化状态的光点矩阵。光点如繁星般闪烁,每一次跳动都牵动着她的神经,她的呼吸微微急促,胸脯起伏间透着一股不屈的意志。

“李院士!三号生物传感单元神经信号模拟接入完成!量子纠缠信道稳定性峰值达到99.82%!”一名年轻的研究员从远处控制台喊道,声音因激动而微微发颤,双手紧握成拳,脸上泛着兴奋的红晕。

“好!”李艳的声音带着一丝疲惫的沙哑,却蕴含着不容置疑的决断力,如同磐石般坚定,“立刻启动‘鳞片’全域自检程序!频率覆盖范围:预设弦面共振谱段下限至上限!加载钛岩文明‘共振之音’基础物理模型!与能量文明提供的维度‘噪音’频谱数据库进行实时耦合比对!我要亲眼看到,这些来自银翼天空的‘鳞片’,能否像它们原生宿主般,‘感知’到空间曲率最细微的涟漪!”

她的指令如军令般掷地有声,主控台的指示灯瞬间转为急促的绿色脉冲,整个实验平台随之低鸣起来,仿佛一头苏醒的巨兽在回应她的召唤。

嗡……

实验平台上,那覆盖着流动虹彩的银色鳞片矩阵瞬间被“激活”!无数道细微如神经网络、流淌着幽蓝光晕的能量通路在鳞片间隙亮起!每一片“鳞”都仿佛拥有了独立的生命意识,以人类肉眼难以捕捉的幅度和速度,极其精妙地调整着自身的角度与曲率,贪婪地捕捉着实验室空间内最微弱的引力梯度变化、真空零点能涨落、乃至时空结构本身的微观震颤。

主屏幕上,原本依靠单一量子探针描绘出的、略显模糊混沌的弦面概率云图,如同被投入强效显影剂,瞬间变得清晰、立体、层次分明了数倍!无数代表空间结构细微扰动的动态波纹被实时勾勒、放大,其精度与响应速度,将上一代“弦面之眼”远远抛在身后!那些原本难以分辨、纠缠在一起的时空涟漪,此刻清晰地分化为无数条细密的光丝,在虚拟的三维空间中蜿蜒流动,每一丝细微的扭曲都逃不过新系统的捕捉。

“成功了!分布式生物传感网络初步融合成功!空间扰动感知灵敏度提升432%!”实验室里压抑的欢呼如同潮水般涌起,研究员们眼中闪烁着狂喜的光芒,有人激动地握紧了拳头,有人甚至眼眶微红。这关键性的突破,意味着他们无数的通宵心血没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