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章 寻找高维的秘密(3 / 8)

加入书签

状态一样,四维生命或许也无法同时‘体验’所有平行宇宙。它们只能‘选择’进入其中一个弦面所对应的三维现实,就像人类在双缝实验中‘选择’是否观察一样。

一旦它们做出了选择,聚焦于某个特定的弦面,其他的可能性对它们而言也会暂时‘坍缩’、退相干。它们‘知道’其他的可能性存在,但只能‘活’在一个确定的结果里。”

这解释了“时空织机”的运作原理!它通过高维操作,本质上是在“选择”或“引导”特定的弦面!当它要“钉死”空间进行跳跃时(时空锚钉),它是在特定坐标点,强行“选择”并“固定”住一条代表“空间结构极度刚性”的弦面,压制了所有代表“空间弹性”的弦面,使该点无法作为跳跃支点。而进行维度跃迁时,它是在更高维的“膜”结构上,强行“选择”并“连接”了两个原本不直接相连的三维区域的弦面,创造出一条稳定的“蛀孔”通道!

“观察……选择……坍缩……”孔方佳反复咀嚼着这几个词,一个大胆到近乎疯狂的想法在他心中成型。“如果……如果我能制造一种设备,不仅能探测到单一弦的震动,还能直接‘观察’到从同一个三维点辐射出的、处于叠加态的二维弦面……甚至……还能主动去‘选择’其中一条,让它稳定下来,成为三维现实的一部分呢?”

这个想法让他心跳加速,血液奔涌。这不再是简单的预测或被动观察,而是……主动干预现实在微观层面的演化路径!这比“时空织机”那种粗暴的高维能量操作更加本质、更加精细、可能也更具潜力!

孔方佳立刻行动起来,将全部心神投入对“高超清频辨传感器”的改造设计中。原有的传感器核心原理是捕捉特定维度(一维弦方向)的量子涨落和能量特征。现在,他需要它能够同时、关联性地探测一个极小三维空间点(目标区域)在多个(至少两个)额外维度方向上的量子态关联信息,从而间接“勾勒”出二维弦面的存在!

这需要突破性的技术整合:

维度关联探测器阵列:设计全新的量子纠缠探针组,不再局限于单一方向,而是在目标点周围布置微型阵列,探测不同方向上的量子涨落及其关联性。探针需工作在接近绝对零度的超导环境中,以最大限度降低环境噪声。

超高维信息处理核心:原有的“织梦者”子节点算力远远不够。他需要调用“昆仑之心”基地最强的“河图洛书”超算阵列资源,专门用于处理这种超越三维的、高度抽象且信息量爆炸的关联数据流。算法需要基于他新构建的二维弦面数学模型进行实时建模与模式识别。

主动干预模块(“选择器”):这是最核心也最危险的部分。设计一种精密的、多频段复合能量场发生器,能够根据探测到的弦面叠加态信息,向目标点注入特定频率、特定相位、特定偏振模式的能量脉冲。这种脉冲的目的不是摧毁或改变,而是像在双缝实验中放置探测器一样,对特定的弦面进行“标记”或施加特定的“观察条件”,诱导其从叠加态中“脱颖而出”,实现“选择”与“坍缩”。

多重屏蔽与安全冗余:实验涉及对时空基本结构的直接操作,风险极高。目标区域需要包裹在由相位扭曲场、强磁场、引力场发生器、以及星盟提供的最高等级能量吸收材料构成的“法拉第笼”中,以隔绝任何能量外泄或意外干扰,同时防止外部观察影响实验结果本身。设备本身必须设置多重物理熔断机制和自毁协议。

设计过程是漫长而痛苦的。孔方佳几乎断绝了与外界的一切非必要联系,将自己封闭在“昆仑之心”的研究室内。墨玉工作台成了他的战场,光屏上滚动的公式、结构图、模拟数据成了他唯一的伙伴。他时而伏案疾书,笔尖在特制的电子绘图板上划过,留下复杂而优美的轨迹;

时而陷入长久的静默,眉头紧锁,深邃的目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