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章 初步了解深渊文明(3 / 5)

加入书签

残留的精神壁垒也强大得令人绝望,如同由致密中子星物质构成的城墙。

数日之后,经李艳申请,孔方佳调动了多台‘谛听’组成整列,配合着“昆仑-织梦者”的暴力破解算法和物理层面的定向能量刺激(如同用高压水枪冲击城墙裂缝),才如同剥开一颗坚硬无比的坚果,一层层艰难地撕裂开其核心防御。获取的信息碎片,彻底震撼了所有研究人员,也揭开了深渊文明恐怖面纱的一角。

这次,孔方佳和李艳在实验室里一起查看了‘谛听’得到的碎片化的记忆画面和冰冷的数据流在屏幕上闪现、拼接:

深渊母星:

一片完全由流动的、闪烁着冰冷金属和璀璨晶体光泽的“山脉”与“熔岩”构成的恐怖世界。这些山脉如同活物般蜿蜒蠕动,熔岩流淌着炽热的液态物质,在永不止息的运动中碰撞、融合,发出尖锐的摩擦声。

大地是翻腾的液态物质海洋,表面泛着刺眼的银光,波涛汹涌如巨兽咆哮,不断吞噬着边缘的陆地,留下扭曲的疤痕。巨大的硅基结晶簇从海洋中崛起,高达数千米,它们以肉眼可见的速度野蛮生长、相互碰撞,爆发出震耳欲聋的碎裂声和嗡鸣,碎片如雨点般坠入液体洪流。

天空是永恒的暗红色,被厚重的、铁锈色的金属尘埃云笼罩,遮蔽了任何自然星光,只留下压抑的、微弱的光晕,偶尔被闪电般的能量脉冲撕裂。巨大的、非自然构造的星体,疑似人造戴森结构或能量收集器,如同畸形的月亮悬挂天际,其表面布满错综复杂的几何纹路,散发着幽蓝色的不祥光芒,将阴森的阴影投射在动荡的大地上,仿佛监视着这片混沌。

极端的高温、高压、强辐射是这里的常态,任何碳基生命体都无法在此生存,只留下永恒的金属烧焦气味弥漫四周。深渊文明的源头,就在这片硅基生命的“熔炉”之中,一个自我演化、永不熄灭的炼狱工厂,孕育着未知的恐怖。

进化之路:

在极端恶劣的环境中,如灼热的地核深处或冰冷的宇宙真空,无数形态各异的硅基生命体——从简单的硅基晶体簇到复杂的机械构造体——都在为生存而苦苦挣扎。它们通过贪婪地吞噬周围的矿物、能量流,甚至互相残杀(弱肉强食),来实现自身的“生长”、“锻造”和“组装”。

这个过程不断优化它们的结构,赋予它们更强的耐受力或更高效的能源转换能力,例如通过融合高密度矿物增强外壳,或吸收能量流提升内部反应效率。进化在这里不是缓慢的遗传变异,而是直接的、残酷的物理融合与结构重组——两个个体可能因资源争夺而碰撞融合,形成更复杂的形态;或者一个弱者被强者分解,其部件被重新整合为新的功能模块。个体的“死亡”往往不是终点,而是新形态“诞生”的养料,如残骸被回收用于构建更先进的构造体,每一次毁灭都催化出更适应环境的变体。

整个社会结构如同一个巨大的、永不停歇的冰冷机器,个体只是可替换的零件,在无情的资源循环中不断淘汰与更新;进化——追求更高效率和适应性的永恒目标——是这台机器的唯一驱动力,推动整个群体在残酷的自然选择中迭代前行。

力量之源-深渊之眼:

一个庞大到无法形容的、位于银河系核心的黑暗巨影——银河系中心超大质量黑洞“深渊之眼”的惊人模拟影像,通过量子全息技术栩栩如生地呈现在观测者面前!它的吸积盘散发着妖异的紫红色光芒,如同宇宙的伤口,光芒在虚空中扭曲盘旋,形成一道诡异的光环,仿佛诉说着时空的撕裂与重生。

深渊文明的先驱者,在承受着恐怖引力和致命辐射的死亡边缘,以无畏的勇气将巨大的、结构奇特的探测器送入黑洞的引力边界(事件视界附近),探测器外壳覆盖着反物质护盾,在辐射风暴中艰难前行。

令人震撼的是,探测器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