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章 殖民ABC大发展(3 / 7)

加入书签

添几分神秘。

“报告元帅,殖民b计划执行‘广撒网、深扎根、绝对静默’策略。”关哲的声音冷静而精准,如同在叙述一个精心布置的棋局,眼神锐利如夜枭,“得益于‘方舟之鉴’(黄羊角-b)的突破性启示,以及前期对‘凤骨’空域和英仙座主悬臂深处的大规模隐蔽扫描,我们已在英仙住主悬臂边缘、凤骨空域以及多个孤立星团中,建立了超过52个永久殖民点!它们是我们埋入黑暗的种子,静待燎原之日。”

这里的殖民点,形态与A计划截然不同,充满了适应性与科研气息,如同在宇宙阴影中顽强生长的菌落。

黄羊角-b(殖民点代号:方舟之鉴\/静默穹顶):

这颗超重力地狱行星上的殖民点,是人类工程与生物智慧的奇迹。影像展示的并非地表城市,而是深埋于巨大岩层之下、依托天然溶洞群扩建的“静默穹顶”。厚重的复合装甲层和力场发生器,硬生生在20倍标准大气压和3倍重力的地狱中,撑起了一片相对安全的“绿洲”。

穹顶内部的重力被人工场维持在1.2倍地球标准,空气经过多重循环过滤。驱动这一切的,是数台深埋岩层更深处的、功率被严格限制并多重屏蔽的反物质微堆,确保能量释放的绝对稳定和无痕。

这里的居民仅有6万余人,但几乎全是顶尖的生物学家、基因工程师、极端环境物理学家、信息战专家及其核心团队。他们的工作核心,就是研究星球上那支失落的虫族分支——那些在超高重力下演化出工具使用和社会协作的“工甲虫”、“巨盾虫”。

巨大的生物实验室里,通过非侵入式观测站、微型采样机器人和逆向工程,对“静默酶”及其共生真菌的深入研究,已催生出数代“蜂巢意识干扰器”原型,效果远超初代“静默之钥”。

同时,对虫族在极端压力下生理结构的研究,直接推动了地球单兵动力装甲关节承重系统、舰船结构抗压材料的革新。这里是人类对抗虫族的终极生物学武器库。关哲的声音带着一丝压抑的兴奋:“‘方舟之鉴’的‘静默尖兵’项目取得重大突破,新一代干扰器原型对标准撕裂者的意识阻断率,在模拟环境中已达99.3%!”

LhS1140b(殖民点代号:深冰-9):

一颗被全球性厚冰壳覆盖的星球,冰下是广阔的液态海洋。探测显示海洋中存在着复杂的化能合成生态系统,甚至可能有初级多细胞生物。殖民点“深冰-9”建立在一座巨大的冰山上。利用地热钻探技术,在冰层深处建立了温暖的水下基地。

基地由高强度透明复合材料构成,其维生系统和大型设备由小型反物质堆供能,热能则巧妙地通过热交换系统用于融化冰层,扩展基地和获取液态水。

居民(约7万人)如同生活在巨大的海底观测站中,可以直接研究奇异的深海生物和地质活动。这里不仅是生物学的前沿阵地,其独特的水下建筑技术、极端低温材料、地热能源利用经验,为其他冰卫星殖民提供了宝贵模板。

tRAppISt-1e(殖民点代号:微光-3):

围绕一颗超冷红矮星运行的行星,恒星活动相对温和。虽然处于宜居带,但光照极弱。殖民点“微光-3”充分利用了行星的地热资源,建立在地下溶洞网络中。地面部分仅有必要的出入口和能量收集阵列(主要用于信号伪装和补充)。

穹顶内模拟了温和的类地光照环境,但更侧重于无土栽培、人工合成蛋白和封闭生态循环系统的极限研究。人口8万,主要是生态学家、农业专家和循环技术工程师。其核心能源同样依赖深埋地下的反物质堆,确保在微弱光照下的稳定运行。

这里产出的封闭生态圈数据,是“天山-4”改造和未来深空殖民的宝贵经验包,其高效的资源循环技术也推广到了其他殖民点。<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