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章 完美虫族科研保护区(2 / 6)
迅速变得模糊、破碎,若隐若现,几乎与昏暗的天空融为一体。同时,引擎喷口的离子蓝光也调至最低维持功率,几近熄灭。
地面上,那只发出警报的哨兵虫,复眼如同精密的雷达阵列,紧紧锁定着无人机消失的那片空域,头部以微小的角度快速摆动,似乎在利用复眼的多角度成像能力仔细分辨、追踪着残留的光学痕迹或热信号。
下方的工甲虫和巨盾虫也保持着高度警惕的姿态,身体微微压低,甲壳缝隙似乎有微弱的生物荧光在流动(可能是紧张或能量调动的表现),但没有进一步发出嘶鸣,也没有表现出明显的、准备冲锋的攻击性动作。整个蜂巢区域陷入一种令人窒息的僵持和沉默的观察中。
时间一分一秒地流逝,每一秒都如同一个世纪般漫长。僵持持续了大约三分钟,紧张的气氛才似乎稍稍缓和了一些。工甲虫们率先低下头,重新开始采集工作,但动作明显加快了许多,带着一种劫后余生的匆忙和效率,仿佛要将失去的时间抢回来。巨盾虫也重新开始推动巨石,只是前进的方向微微调整,明显偏离了无人机出现过的那片敏感空域。而那些幼甲虫,则迟迟没有再从藏身处出来,显然被刚才的“天外来客”惊吓到了。
一场潜在的、可能引发灾难性后果的危机,在探测组迅速而谨慎的应对下,暂时消弭于无形。指挥中心内响起一片压抑的、长长的呼气声。“‘穿山甲’安全返回登陆舱!样本舱无破损,无污染!”操作员的声音带着巨大的如释重负。
“立刻将样本送入移动生物安全实验室(bSL-4级)进行初步处理、封存和基础分析!”叶璇强压下狂跳的心脏,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沙哑,但命令依旧清晰有力,“分析优先级:第一,岩石和土壤样本中的微生物痕迹;第二,捕捉到的微型无脊椎生物;第三,植物样本的生理特性;第四,也是重中之重,分析空气过滤单元捕捉到的、刚才那只哨兵虫发出警报时释放到空气中的信息素残留!我要知道它传递了什么信号!”
她最后深深地看了一眼屏幕上那座在昏黄压抑天光下重新恢复“秩序”、却明显笼罩在更高戒备氛围中的深褐色蜂巢,转身,迈着比来时更加沉重的步伐,返回登陆舱。外面的空气不仅物理上沉重,更带着一种面对未知智慧文明初次“接触”(尽管是单方面的)所带来的巨大精神压力。每一步都如同在粘稠的思绪中跋涉。
登陆舱内,临时搭建的移动生物安全实验室(bSL-4级)灯火通明,高强度消毒紫外灯管发出幽幽的蓝光,与窗外那个昏暗、浑浊、充满硫磺色彩的地狱世界形成鲜明而诡异的对比。空气经过多层高效粒子过滤和化学洗涤,只剩下无菌环境特有的、略带金属味的冰冷气息,隔绝了外面那令人作呕的毒气。穿着全封闭、自带呼吸循环系统白色防护服的叶璇、陈冰、张澜以及基因分析师李维等人,正紧张而高效地操作着精密的显微操作臂、质谱仪、基因测序仪和生物信息处理终端,对“穿山甲”冒死带回的宝贵样本进行争分夺秒的分析。时间就是一切,每一份数据都可能带来颠覆性的认知。
“样本G-7-Soil-Alpha-1(深层岩缝土壤):检测到极高浓度的几丁质碎片——与目标生物体表成分一致!高浓度复合硫化物(硫酸盐、硫代有机酸盐)!以及……大量未知真菌孢子!”陈冰的声音带着发现新大陆的兴奋,透过防护服的内置扬声器传出,“初步显微观察和基因片段分析显示,其细胞壁结构与数据库中记载的、与主群虫族共生的‘蚀骨菌’有部分相似性,但其代谢路径检测显示……完全不同!它似乎能高效地氧化硫化氢,产生能量,并分泌一种粘稠的、富含矿物质的胶状物!这可能是它们建筑中‘生物泥浆’的重要成分,甚至可能参与岩石风化,为虫族提供矿物质来源!共生关系!”
“样本G-7-b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