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 战后总结:烽火余烬(2 / 4)

加入书签

正站在巨大的维修平台上,身后是“盘古号”侧舷狰狞的裂口,维修机械臂的火花如同垂死星辰的闪烁。“‘断脊’那一下子,啃掉了我们近卫舰队小半口牙。不过…”他顿了顿,语气带上一种复杂的狠劲,“星盟给的‘药’,够猛,也够他妈的毒!‘影衣’的虫子已经在培养槽里蠕动了,‘定海’锚的线圈看着就让人心里踏实。这‘烽火’,能立起来!”

孔方佳的目光从张磊的影像移开,投向星图上那遥远的、代表虫族增兵方向的幽暗波纹。“猛药裹着蜜糖,蜜糖里藏着砒霜,孙晓。”他的声音低沉,像重锤敲在蒙皮鼓面上,“他们用压箱底的核心技术,买我们顶在最前面,用‘烽火’这块硬骨头,去崩掉虫族最锋利、最疯狂的獠牙。米尔传递的那个‘灭世洪流’警告,既是情报,也是一条无形的鞭子,抽着我们往前冲,冲进虫群最密集的漩涡中心。”

“但我们没得选,佳哥。”李艳的全息影像几乎无缝切入,取代了孙晓的画面。她身处“磐石”基地那令人震撼的冰下海洋观测中心,巨大的透明舷窗外,是幽蓝海水中翻腾的炽热硫磺烟柱和奇异发光生物构成的生态奇观。背景里,穿着密封研究服的科学家们正小心翼翼地操作机械臂,将一块闪烁着诡异墨绿色生物荧光的“窃网者”神经组织碎片放入充满营养液的透明分析舱。

“星盟的技术是悬崖边的跳板,虫族的威胁是脚下的熔岩海。我们别无他法,只能在这能将钢铁都气化的熔炉里,用他们的跳板,锻造出属于我们自己的、独一无二的‘剑’与‘盾’!”李艳重重的说到。

孔方佳调出由“昆仑”主脑与新生代超级战术AI“织梦者”联合生成的、厚达数百页的战役深度评估报告。冰冷的文字、精确到小数点后三位的百分比、复杂的能量流图谱背后,是无数钢铁的呻吟与生命的消逝。每一行结论,都是用血火淬炼出的刻度。

评估报告:“断脊”的锋芒与脆弱,得失与启示

得:

“玄武”机甲特遣作战模式在极端高压环境下被证明是无可替代的“斩首”利刃。其高机动性、突然性,尤其是装备的百分之一克当量反物质主炮,对“窃网者”、“蚀骨者”神经节点等高价值战略目标展现了毁灭性的精确杀伤力。张磊小队在最后时刻的集火,直接废掉了Alpha-7的核心指挥能力。“蜂巢干扰”协议(模拟巢母终极恐惧)对高度依赖生物神经网络协调的虫族先锋集群效果显着,造成了毁灭性的混乱,为后续“静默风暴”的大规模压制奠定了关键的战术基础和心理震慑。

失:

当虫族主力集群反应过来,尤其是“蚀骨者”点射炮群和后续撕裂者的疯狂反扑时,机甲部队的生存能力暴露了致命短板。装甲在饱和酸液腐蚀和生物质能冲击下迅速失效,机动空间被压缩后成为活靶子。

神经接驳的阿喀琉斯之踵:面对“窃网者”释放的、针对意识层面的高强度精神冲击波(深渊回响污染),现有神经接驳系统的防护如同纸糊。张磊的重伤昏迷是最直接的证明——强效神经稳定剂只能勉强保命,无法抵御量子生物层面的意识侵蚀。

投放瓶颈:高速突防高度依赖“精斗云”特种隐形飞船的投放。然而,“精斗云”在面对新型虫族(可能受“窃网者”网络强化)的集群化生物感知波扫描时,其隐形效能和突防速度均显不足,在最后撤离阶段损失惨重。

结论与方向:必须研发新一代高生存性、具备主动\/被动复合式强精神防护、且集成短距空间机动能力(“滑跃”)的“战神级”重型突击机甲平台。同时,发展更微型化、隐形效能更高(融合“影衣”技术)、突防速度更快的投放载具(代号:“阴影之梭”),确保特遣力量能如幽灵般切入、如雷霆般毁灭、如微风般撤离。

评估报告:信息攻防,矛的锐利与盾的裂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