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 ‘镇妖塔’系统1-千里眼、灵犀与烛龙(2 / 4)

加入书签

,产生的空间挤压震荡值。”孔方佳点了点头,“这项技术在星盟,我没有看到,这可能是我们再次突破了一项超越了星盟的技术,非常棒,我对‘镇妖塔’系统越来越有信心了。”

万成眉放大了其中一颗卫星的模型,展示其核心:“每颗‘千里眼’卫星内部,都集成了一组超高精度的激光干涉引力波探测器,以及环绕其外的多频谱空间褶皱传感器阵列。后者能够感知皮米级别的空间几何畸变,这是探测曲率航行的关键。”

李艳补充道,她的目光锐利:“关键在于阵列的布设位置和数据处理。阵列将部署在距离太阳1光年左右的奥尔特云外围关键引力节点上,构成一个包裹整个太阳系的预警球壳。这个距离,既能提前捕捉来自深空的威胁信号,又能利用太阳引力透镜效应,被动放大来自特定方向的微弱信号。阵列产生的数据量是天文数字,需要‘镇妖塔’AI中枢进行实时关联分析和背景噪声滤除。”

“探测精度和预警时间?”孙晓更关心实际效能,他紧盯着代表阵列的光点球壳。“理论模型显示,”万成眉调出一组复杂的曲线图,“对于标准女王级虫族母舰规模的超空间跃迁,在距离太阳系50光年处发起,‘千里眼’阵列能在其跃迁后通过空间挤压震荡立即发现跃迁情况,并在其跃迁完成前的3.7秒内捕捉到空间激波前兆,并精确定位其跃迁出口坐标,误差不超过0.01天文单位。预警时间…取决于威胁源的距离。5光年外发起攻击,我们能获得至少数小时的预警期;如果威胁在1光年外出现,预警时间将压缩到1分钟以内,但足够启动防御程序。”

孔方佳点点头:“覆盖范围?”“整个球壳阵列能实现4π球面度无死角覆盖,”万成眉肯定地回答,“只要威胁进入太阳系周边2.5光年范围,就逃不过‘千里眼’的凝视,2.5光年内,我们的综合光倍值探测达到了夏,几乎所有虫族或星盟的威胁全部都能实时发现。我们甚至能探测到人马座或英仙座方向数千光年距离发生的、能量足够大的即时星际冲突激波,为判断局势提供情报。目前我们已经在大量收集实时的空间震荡信息,并应用AI进行了计算,以便于未来可能的作战使用以及现在对虫族星盟战场局势进行有效判断。除此之外,我们还在对殖民Abc编队和基地所在的多处空域进行实时监控,提供情报保障。”

这时通讯领域的权威,头发花白的赵铭科学堂长老接过了话题。全息影像切换成一个由无数闪烁的蓝色光点构成的、极其复杂的神经网络图景,它覆盖了“千里眼”阵列,并延伸向太阳系内的各个防御节点、月球基地、火星哨站以及遥远的“磐石”基地方向,这就是超远程实时量子通讯网络‘灵犀’。

“‘灵犀’网络,是‘镇妖塔’的神经网络,负责将所有感知信息、指挥命令以近乎零延迟的速度传递。”赵院士的声音沉稳有力,“它基于成熟的量子纠缠原理,但进行了革命性的升级。这项技术最早的技术框架来自于星盟,经过我们自己的研究,进行了重大升级。”

影像聚焦到两个遥远节点之间的连接。“核心突破在于两点:第一,量子纠缠态的‘超距同步维持技术’。我们利用零号空间的绝对稳定性,在其中建立了纠缠粒子对的‘锚点’。这使得纠缠态在跨越数千甚至上万光年时,其相干性衰减率降低了99.999%,理论上可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瞬时通讯,无视距离限制。”

“第二,量子通讯的‘通信包裹’跃迁中继技术。”赵院士展示了一个梭形的微型装置模型,“对于超远距离、或者需要绕过强引力干扰区(如黑洞附近)的通讯,‘灵犀’网络并非傻傻地依赖直线量子纠缠。我们会在关键路径节点部署这种‘通信包裹’中继站。而星盟提供的技术框架没有这一条,这使得星盟的超远程通信会出现丢帧甚至直接断线的情况。这在平时可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