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7章 七彩琉璃清宵观(1 / 2)

加入书签

老汉边烤边翻,见铁丝架上的豆腐干又烤出了焦边,就用用刷子蘸了点调料汁刷上去,调料汁遇火蒸发,弄得那豆干的香味就更浓了。

他见陶巅走过,便赶快笑着问:“公子要不要来一串?刚烤好的,进观前可以先垫垫肚子。”

陶巅笑着给他付了几文钱,然后将豆块,蕨根与面筋都攥了一些在手中,入口一尝,嗯!!!还真就很好吃。于是他又扔了些钱,买了摊上烤好的一大把,边吃边在这里到处看着热闹。

这烤货摊位对面是几个半大的孩子,他们也学着大人做生意的样子,挎着小篮子蹲在那里卖野果。什么杈把果、树莓、野葡萄茅针(茅草嫩穗)、野草莓还有去年留下来的野栗子、柿子饼、黑枣……

小些的孩子,见了香客就凑上去拉客:“贵人,买串杈把果吧!酸中带甜,爬山吃着特解乏!”

而在集市里游走的几个孩子还拿着山里捡来的彩色石子,用红线串成了手链,说是“山神爷的眼泪变的,能避邪”到处贩卖。

再往下些的石阶旁的一颗尚未繁茂的槐树下,支着个简易的茶摊,一张矮木桌配着几条长凳,桌腿旁摆着个炭火炉,炉子上面蹲个粗陶大茶壶,壶嘴冒着白花花的热气,茶香混着炭火的暖意乘着微风四处飘散。

摊主是个鬓角带霜的老嬷嬷,她围着一个蓝布围裙,正用粗瓷碗给香客倒茶:“热茶嘞!刚沏的云雾茶,从山顶采的野茶,喝一口暖心窝呦~”

她见有香客扶着树干喘气,就笑着对香客身边的丫鬟招手道:“姑娘歇歇脚再上山吧!这山路陡,喝口热茶润润喉,不然到了观里就剩下嗓子冒烟了!

这里还有油酥饼,都是撒芝麻的就着热茶吃,顶饿!前儿个有个老秀才,就着热茶吃了三个饼,爬上最顶峰都脸不红心不大跳的!”

那丫鬟问了价格,给了茶钱,先用自家的精致的黄杨木碗装了茶水,又将粗瓷大碗递还给了老婆婆。

老婆婆见状,便打开竹篮另一头放着的蜜饯罐,那里装着山楂条、陈皮干和糖姜片:“我这里还有甜果干,姑娘可以凑合吃着下茶,味道好着呢。这里还有蒸山药,还都热乎着呢,姑娘要是吃的话,我就给姑娘淋一溜桂花蜜,这蒸山药啊,最是好克化,温温的不刺激脾胃,比吃糖葫芦都强!”

她这边说着,那边一个挑着香烛担子的老汉刚放下担子,就好像熟客似的扔下几文钱,自己捧其茶碗猛向下灌了几口,然后又熟稔地拿起个油酥饼掰着吃:“婆婆,您这茶真地道!这可比家里的粗茶好喝多了!”他边吃边对旁边的香客说,“上次我没带足了水就上山,爬到观前头晕眼花差点儿没一头栽在那里,还是婆婆给我灌了碗热茶才缓过来!”

老婆婆笑得眼角堆起皱纹,说了几句客气话,又给刚坐下的两个妇人斟茶。

此时观前的香客越来越多,有钱人家的下人都背着香烛、拿着符纸,在摊位间穿梭讨价。

卖货的吆喝声、算卦的念叨声、孩子的嬉笑声混在一起,还真是自成了一处风景不错的小集市。

陶巅又撸了几串很少吃到的蕨根与面筋,便开始好好打量起了眼前的这座道观。

细看时,这道观的山门之上的“承天效法”匾额,是用孔雀蓝琉璃镶边,字体则以赤金琉璃雕琢,阳光直射时,那匾额上的光泽几乎能映亮半座庭院。

山门两侧的八字墙,墙面铺满了由琉璃砖拼出的“山河社稷图”,青绿色的山峦层叠起伏,明黄色的河流蜿蜒其间,连河面上的波浪都是用透明琉璃(注:透明琉璃在西周时代就出现了,直到汉代已经成为了半透明有别于玻璃的结晶体)制成的,风吹过时,光影流动,竟似真有水声在耳畔回响。

门框嵌着玛瑙红的琉璃条,大开的山门中,有着一个贴着翡翠麒麟闹八宝的影壁墙,一只只浮雕麒麟,光晕流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