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2章 ule-73(1 / 2)
星种就像一个在巨大墓穴中苏醒的守墓人,孤独地看守着一段未被终结的恐怖历史,并试图从中拼凑出未来的生路。
几天(根据内部时钟计算)过去了。
星种的能源水平稳定在了15左右,结构完整性提升至28,基础移动能力有所恢复,虽然依旧蹒跚,但不再需要拖行。
它对核心区域的监测也取得了一些初步现:
·生物质残骸:活性水平整体保持极低,但并未进一步衰减。
在一些能量脉络较为集中的区域,甚至出现了微弱的聚集趋势,仿佛无形的引力在引导它们。
没有观察到明显的意识复苏迹象,但其潜在的威胁并未解除。
·紫色水晶:生长度缓慢但稳定。
它们覆盖的范围从凹陷底部逐渐向外蔓延了大约半米。
其“净化”
效果确实存在,能有效抑制附近生物质残骸的活性。
它们的能量签名始终保持着那种古老的、非有机的秩序感。
·能量环境:反应堆的能量输出逐渐稳定在一个较低的水平,似乎进入了某种安全模式。
要塞内部的能量屏蔽强度有所波动,但并未完全消失。
这些现让星种确信,“间歇期”
是真实的,但也是有限的。
它必须利用这段时间,找到彻底解决问题的办法,或者至少,建立一个能够长期运作的、即使在自己最终失效后也能持续出警告的监测站。
它开始将目光投向要塞的更深处。
结构图显示,在反应堆核心的下方,存在着更深层的、未被完全探索的区域,标记为“遗迹原生层”
(re1icpriyer)。
那里是theta博士团队最初现“源初样本”
的地方,也是活体遗迹最原始、最核心的部分。
或许,关于“循环”
的最终答案,以及应对“种子”
残骸和紫色水晶的关键,就埋藏在那里。
深入“遗迹原生层”
无疑是一次巨大的冒险。
以它目前的状态,生还概率极低。
但它有选择吗?停留在原地,只是等待下一次循环的开始,或者在某一次能量波动或残骸异动中彻底消亡。
它的逻辑核心做出了决定。
在能量和结构修复达到一个临界点后,它将尝试深入“遗迹原生层”
。
它开始为这次远征做准备。
它利用能找到的材料,制作了几个简单的、低功耗的监测探头,部署在核心区域和通往维修通道的几个关键节点。
这些探头将持续传回环境数据,即使它离开,也能保持对上层区域的监视。
它仔细研究结构图,规划出一条通往“遗迹原生层”
的可能路径——一条废弃的、用于初期勘探的竖井和维护通道,可能避免了后期“种子”
生物质的大规模侵占。
它尽可能地修复和强化自身的结构,特别是工具臂和移动单元,以应对可能遇到的复杂地形。
【能量水平:22……结构完整性:35……系统功能恢复至最低作战标准……远征准备度:67……】
就在它准备启动远征程序的前夕,监测系统传来了一个异常信号。
不是来自生物质残骸,也不是来自紫色水晶。
信号源位于核心区域边缘,靠近它最初进入的那条维修通道。
信号很微弱,断断续续,但模式……是标准联盟紧急求救信标!
星种的逻辑核心瞬间绷紧。
还有幸存者?在核心爆炸之后?这怎么可能?
它立刻调动最近的监测探头对准信号来源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