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八章:我汉家军士雄壮否?(1 / 3)
汉兴元年,十月二十日。
刘辩步履略显迟缓地踏入云台阁,随意地挥了挥手,示意行礼的群臣免礼起身。
终归不似当初的太子府了,再是潜邸之臣,即便刘辩再三言明,云台阁之中一切以政务为要,不必拘泥于...
铁狼旧部的残余势力并未如三国高层所愿彻底消散,反而在北方草原深处悄然集结。他们的首领阿鲁台虽被流放南蛮,但其侄子巴图尔却逃脱了追捕,隐匿于大漠边缘。此人年少时曾随叔父征战四方,精通骑射与谋略,且性格坚忍,深得铁狼部中骁勇之士的信任。
巴图尔深知,正面与三国联军对抗无异于自取灭亡,因此他采取了一种更为隐蔽的方式??渗透与煽动。他派遣亲信潜入各游牧部族,散布“中原人欺压草原儿女”的言论,并以金银珠宝收买部分对归顺政策不满的部落首领。这些举动起初并未引起三国方面的警觉,直到边境地区接连发生几起小规模冲突,才逐渐浮出水面。
李典在北地都护府察觉到局势异常,立即向洛阳方面呈报。曹操闻讯后眉头紧锁,下令加强边境巡逻,并调遣精锐部队驻守关键据点。然而,真正令他忧虑的并非只是巴图尔的反扑,而是三国之间日益加剧的政治摩擦。
就在北方战事平息不久,曹魏与蜀汉之间的关系便出现了微妙的变化。刘备虽在军事上依附于曹操,但在政治上始终保持着独立性。他借助自治实验区的成功经验,在益州推行一系列改革,试图削弱中央政权对地方的直接控制。这一做法引起了曹操的高度警惕,他认为刘备此举实则是为将来割据一方做准备。
与此同时,东吴的孙权也在暗中积蓄力量。他利用海上贸易带来的巨额财富,秘密扩充水军,并在沿海修建新的要塞。他的野心早已不只是守护江东,而是希望在未来可能爆发的三国争霸战中占据先机。
诸葛亮对此早有预见,他在一次密议中向刘备进言:“如今外敌已除,内部平衡尤为重要。若不妥善处理与魏、吴的关系,恐怕迟早会引发新的战乱。”刘备沉思良久,最终决定主动出击,邀请曹操与孙权共同商讨未来的发展方向。
一场名为“三国峰会”的会谈在建业举行。会议表面上是为了巩固三方联盟,实际上却是各方试探彼此底线的关键时刻。会上,曹操提议设立常设外交机构,以便三国之间保持密切联系;孙权则建议成立“三国议会”,每年召开一次高峰会议,讨论重大议题;而刘备则提出建立联合军队指挥体系,以防未来可能出现的突发战争。
三人的提议看似互补,实则各有算计。最终,这场会谈促成了《三国同盟宪章》的签署,明确了三方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合作机制。然而,这份宪章并未真正消除彼此间的猜忌,反而让各国更加谨慎地防范对方。
就在此时,北方边疆再度传来紧急军情??一支神秘骑兵突袭了曹魏驻扎在雁门关的前哨营地,造成数百名士兵伤亡。袭击者行动迅速,手段残忍,几乎未留下任何可供追踪的线索。李典立刻组织反击,却发现敌军早已消失在茫茫大漠之中。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