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三章:殿下但有所求,天必应之!(2 / 3)

加入书签

?,却见濮阳?摇首示意他不必急切。

    当讨论从白热化过去后,稍稍沉寂了几分,而堂中诸多士人也纷纷面露疲惫之色,还有不少在辩经之中过于积极的人大口大口地啜饮着蜜水止渴。

    而这时候,濮阳?眸光中流转过一道精光,起身离席站在大堂正中央处,朝着前后左右的古文学派士人各地一拜。

    这般大礼也不免让其余人有些诧异,甚至是不安。

    儒家终归是讲究“礼”的学派,即便是辩经也必须要有礼。

    对,我辩经时因为情绪过于激动而辱骂你爹妈了,甚至辱骂你祖宗十八代了,但是我在辩经前是不是向你伏地下拜了?

    我都提前向你道歉了,你凭什么说我无礼,凭什么向我问罪?

    分明是你没有容人之量!

    濮阳?的辩经实力,在座众人都是清楚的,若非濮阳?治经水平高超还不站队,今古文学派也不至于联手打压他。

    因此不少人都做好了大意失亲妈的准备了。

    眼见濮阳?如此,就连郑玄都有些坐不住,连忙起身亲自扶起他,挤出一抹笑容,握着他的手轻轻拍了拍,道:“子宽这是何故呢?今日堂中皆是同道之人,快快请起。”

    濮阳?与郑玄对视一眼,他听懂了郑玄话里的意思。

    今天在场都是古文学派的士人,而且都是核心成员,大家伙都是为了太子殿下和古文学派的利益而在这里讨论,给老夫个面子,有话好好说,千万别搞事情。

    濮阳?没有接受郑玄的暗示,只是用手指在郑玄的掌心中划拉了几下,郑玄错愕地看向他,旋即又看了眼张?,也没有再试图阻拦濮阳?。

    太子殿下安排这对师徒做事,他还能反对什么呢?

    躺平了,摆烂了,反正肯定不会是好事。

    如果是好事,直接跟他交代,或是向卢植以及荀爽、蔡邕这两位太子的未来丈人交代岂不是更好?

    而且濮阳?治《礼记》,太子选择濮阳?来做事,其中意味不言而喻。

    他郑玄虽然除了太官令外,也就出任过几年小吏,但并非不懂政治。

    果不其然,一切如郑玄所料,濮阳?果然是准备了这个大的,提出参照王莽的受禅仪典为模板。

    而正堂中的一众古文学派士人在濮阳?话音未落之时就展开了谩骂,满堂几乎都是对他口诛笔伐,话里话外都是在表忠心,痛骂濮阳?有负国恩,当诛之。

    卢植与王莽、荀爽、崔烈八人对视了一眼,卢植拉住了情绪激动的服虔,薄东拉住了马日?,崔烈拦上了蔡邕,荀爽则是将濮阳?护在了身前,制止了众人的谩骂和争吵。

    那场幽静来得慢,去得更慢,濮阳?没那胆量提出那种找死的建议?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