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二章:寻找自愿掏钱的冤大头(3 / 4)

加入书签

析曹魏可能采取的行动。黄权认为,曹魏的间谍活动必须严加防范,否则一旦被渗透,南蛮内部的稳定将受到威胁。姜维则提出,可以通过增加巡逻频率和设置假情报来迷惑敌人,同时加强对矿山基地的保护。

    为了进一步巩固南蛮与蜀汉的合作关系,刘弗陵亲自写信给诸葛亮,表达了自己的担忧,并提议共同制定一套应急方案。诸葛亮回信表示赞同,并派遣杨仪带兵增援南蛮,协助刘弗陵抵御潜在的外部威胁。

    然而,就在双方积极准备之际,一场突如其来的自然灾害打乱了所有计划。西南地区遭遇百年不遇的大旱,河流干涸,农田龟裂,百姓生活陷入困境。刘弗陵意识到,如果不能及时解决粮食问题,不仅会引发民怨,还可能导致部落间的冲突升级。

    他立即组织人力挖掘深井,从地下取水灌溉,并派人前往东吴购买粮草。孙权得知此事后,虽然对南蛮的依赖性有所顾虑,但出于战略考虑,还是决定伸出援手。他命令陆逊调配一批储备粮送往南蛮,并要求沿途护送队伍确保安全。

    与此同时,诸葛亮也在益州紧急调集粮草支援南蛮。他命令李严负责统筹运输工作,并叮嘱务必加快速度,以免延误时机。此外,他还让工匠研究抗旱技术,希望找到更长久的解决方案。

    面对三国之间的复杂博弈,刘弗陵深知单靠自身力量难以应对所有挑战。他开始思考如何利用外部势力为己所用。经过深思熟虑,他决定派遣使者前往辽东,寻求公孙渊的支持。尽管辽东距离遥远,但刘弗陵相信,只要能达成某种形式的合作,就能在一定程度上牵制曹魏的行动。

    使者抵达辽东后,公孙渊起初态度冷淡。他认为南蛮地处偏远,与辽东的利益并无直接关联。然而,当使者详细阐述了三国局势以及未来可能的合作前景时,公孙渊的态度逐渐软化。他意识到,如果能够参与其中,或许可以借机扩大自己的影响力。

    最终,公孙渊同意提供一定的军事支持,条件是南蛮需承诺在未来分享部分资源收益。刘弗陵欣然接受这一提议,并承诺将在战争结束后履行协议内容。

    随着各方势力的介入,三国之间的斗争愈发激烈。曹操得知刘弗陵联合辽东的消息后,勃然大怒。他立刻下令郭嘉率军北上,试图切断公孙渊与南蛮的联系。郭嘉临行前向曹操进言:“主公,南蛮与辽东虽有合作之意,但其根基尚浅,若我们能抓住机会分化瓦解,则可一举击破。”

    曹操点头称是,并授权郭嘉全权处理此事。郭嘉到达辽东后,一面施展外交手腕,试图离间公孙渊与刘弗陵的关系;一面秘密联络辽东内部的反对派势力,策动叛乱。一时间,辽东局势变得扑朔迷离。

    与此同时,蜀汉内部也出现了新的变故。一些将领对诸葛亮过度倾斜资源给南蛮的做法提出质疑,认为这将削弱蜀汉自身的防御能力。张苞、关兴等人更是直言不讳地指出,刘弗陵并非完全可信之人,与其冒险相助,不如专注于发展本国实力。

    诸葛亮听闻后,特意召开一次朝堂会议,耐心解释自己的战略意图。他说道:“诸位将军,天下未定,我等岂能各自为战?刘弗陵虽非完人,但其潜力不可小觑。今日助他一臂之力,明日或可得其回报。倘若坐视不理,恐被曹魏各个击破。”

  &n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