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九章:涟漪,孤现在火气很大(1 / 4)
汉民族拥有其他任何民族都不曾拥有的强大包容力以及同化力,将草原异族从能戈善武变得能歌善舞这件事……
如果单于听不懂儒家经典,那我天汉上国也略通一些拳脚!
孤自然不敢比肩二凤的武功,但你北宫...
太子刘彻继承大统后,面对的是一个内外交困的局面。虽然父亲在位时已经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但边疆的隐患、朝廷内部的派系斗争以及经济上的压力依然存在。新君登基之初,便下旨继续推行《治国方略》中的政策,并将其作为施政的核心指导思想。
###内政改革:以民为本
刘彻深知,《治国方略》中提到的“民之富,则国之强”是治国的根本。他首先着手解决百姓的疾苦问题。通过派遣御史大夫巡行天下,深入各地了解民间疾苦,他发现黄河沿岸因连年洪水泛滥,导致大量农田被毁,百姓流离失所。于是,刘彻立即下令修复堤坝,并招募工匠和农民参与工程,同时给予他们丰厚的报酬,以此缓解失业问题。此外,他还减免受灾地区的赋税,让百姓有时间恢复生产。
为了进一步减轻百姓负担,刘彻采纳了太傅张良的建议,实行轻徭薄赋政策。他在全国范围内推行均田制,确保每户农民都能获得足够的土地耕种,避免土地兼并引发的社会矛盾。同时,他还鼓励发展手工业和商业,规定商人只需缴纳一定比例的利润作为税收,而不再受到苛刻盘剥。这一系列举措赢得了民心,也为国家积累了更多的财富。
然而,这些改革并非一帆风顺。一些贵族和大地主对刘彻的政策感到不满,认为这损害了他们的利益。朝堂上出现了激烈的争论,甚至有人暗中勾结外敌,企图挑起内乱。对此,刘彻果断采取行动,将那些反对改革的官员罢免,并重用一批支持新政的年轻才俊,如霍去病、卫青等人。这些人不仅忠诚可靠,而且具备卓越的才能,成为刘彻治理国家的重要助手。
###外交与军事:稳守反击
尽管国内局势逐渐稳定,但边境的压力依然严峻。匈奴残部联合西域诸国,不断骚扰汉朝边疆,给当地百姓带来了极大的困扰。刘彻明白,仅靠防御无法彻底解决问题,必须主动出击,消除威胁。
他召见卫青,询问其对于边疆战事的看法。卫青分析道:“匈奴虽然实力削弱,但其机动性强,若贸然深入草原追击,恐陷入持久消耗战。我建议先巩固边防,修建长城防线,同时训练精锐骑兵,待时机成熟再发动全面进攻。”刘彻认同此策略,命令卫青负责边防建设,并挑选精兵组建一支专门对付匈奴的部队。
与此同时,刘彻还派遣使者前往西域各国,试图瓦解匈奴的联盟。他承诺给予合作的国家更多贸易特权,并帮助其抵御其他游牧部落的侵袭。这种胡萝卜加大棒的策略果然奏效,许多原本依附于匈奴的小国纷纷倒戈,转而投靠汉朝。
经过两年的准备,刘彻终于决定发起反攻。他亲自指挥大军,配合卫青和霍去病率领的两路先锋部队,分头进击匈奴腹地。这场战役持续数月,最终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