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三章:陈留边氏,族诛之!(2 / 4)

加入书签

本人也变得更加成熟稳重,无论是军事指挥还是政务管理,都展现出非凡的才能。

    然而,就在一切看似顺利的时候,一个意想不到的消息传来??东吴的陆逊突然率领大军北上,直逼汉军边境!原来,陆逊早已不满于当前的三国鼎立局面,认为此时正是打破平衡的最佳时机。

    面对突如其来的威胁,陈安迅速做出反应。他命令赵云带领一支精锐部队火速赶往前线阻击敌军,同时派人向刘备求援。自己则亲自坐镇邺城,统筹全局。

    赵云不负众望,在边境与陆逊展开激战。双方你来我往,互有胜负。但由于汉军长期处于守势,渐渐显得有些吃力。就在此紧要关头,刘备派来的援军终于赶到,成功扭转了战局。

    经过一场艰苦卓绝的大战,汉军与益州联军最终将陆逊击退。这场胜利不仅巩固了三方联盟,也让陈安深刻认识到团结的重要性。

    随着外部压力逐渐减轻,陈安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内政改革上。他推行了一系列创新举措,比如设立专门机构负责教育普及、奖励科技创新等。这些措施极大地激发了社会活力,为汉朝复兴奠定了坚实基础。

    几年后,当陈安再次站在邺城高台上眺望远方时,他已经不再是那个初入乱世的年轻人。在他的努力下,汉军已经成为一支不可战胜的力量,而汉朝复兴的梦想也变得越来越触手可及。

    正当陈安心怀壮志之时,他意识到曹操虽败,但其根基尚存,尤其是徐州和扬州两地,仍是曹操残余势力的重要据点。陈安深知,若不尽快攻下这两处,曹操极有可能卷土重来。于是,他立即召集众将商讨进攻计划。

    “曹操在徐州经营多年,兵力虽不如从前,但其防御工事完备,加之当地百姓多受曹操恩惠,对我军难免有所抵触。”诸葛亮分析道,“因此,我们不仅要依靠武力攻克,更要注重安抚民心,让百姓明白我们才是真正的仁义之师。”

    陈安点头赞同:“子龙,你领一万人马先行出发,沿途宣扬我军仁政,争取民心。待时机成熟,再发动总攻。云长、翼德,你们各带两万精兵,分别从南北两路夹击徐州。记住,务必减少不必要的杀戮,尽量俘获敌军,以壮大我军实力。”

    诸将领命而去,陈安则留守邺城,密切关注战局发展。与此同时,他派遣密使前往扬州,试图策反当地驻军将领。这位将领名为李严,曾因得罪曹操而被贬谪至此。陈安相信,只要许以高官厚禄,李严定会倒戈相向。

    果然,密使归来后带来好消息:李严已答应归顺,并愿意作为内应协助汉军攻取扬州。得知这一消息,陈安大喜过望,当即调整战略部署。他命张辽率军佯攻扬州北部,吸引敌军主力,而自己则亲率大军秘密潜入扬州腹地,与李严里应外合。

    不出所料,曹操闻讯后急忙调兵增援徐州,却没想到扬州竟被汉军奇袭得手。当陈安率军出现在扬州城下时,李严立刻打开城门迎接。至此,扬州落入汉军之手,曹操的东南屏障尽失。

    与此同时,关羽和张飞在徐州战场亦取得重大突破。经过数月鏖战,他们终于攻破徐州城池,生擒曹操麾下大将夏侯?。夏侯?虽败,却不肯投降,怒斥道:“宁死不降!”

&nbs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