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章:奸臣已经自己跳出来了!(2 / 3)

加入书签

 拥有录尚书事的权力,就连尚书令也得听从其令。

    袁隗反应如此激烈,也不仅仅是因为卢植受封录尚书事是瓜分了他手中的权力,更是因为今日太子能赐卢植录尚书事,明日便能赐予其他三公之外的臣子录尚书事,那么他们手中的权力便会愈发被稀释变得不值一提。

    这是袁隗无法接受的!

    而且录尚书事的还是古文学派的士人巨头卢植!

    好不容易当了司徒,太子又驳斥了天人感应论,不再以灾异免三公,他这司徒之位也许能坐到老死为止。

    可三公之所以为天下士人所追崇,不仅仅是因为担任三公代表着的他们是大汉最具才能与品德的臣子,更是因为那份录尚书事的权力。

    “自孝章皇帝以来,唯有三公、大将军与太傅方可录尚书事,卢子干并非此五职,怎可录尚书事?”

    袁隗声色俱厉地反对着太子赐予卢植录尚书事的权力,但却发现自己根本举不出什么合适的理由,只能以不符合朝廷制度为由。

    袁隗悄然看向自己的几位政治盟友,然而太尉杨赐,尚书令刘陶,以及共同利益者司空张济却是尽皆沉默不语。

    觉察到这诡异的状况后,袁隗瞪向身旁的杨赐,二人不仅同为今文学派巨头,又是姻亲关系。

    汝南袁氏为四世三公之家,弘农杨氏为三世三公之家,就算是为了维持履世三公的门楣,两家也应当共进退啊!

    然而杨赐至今还忘不了袁隗布局,失利后由他去为整个今文学派擦屁股的事情。

    他老了,去岁寒冬更是一度病倒,好不容易才熬到了开春。

    也许是经历了生死之际,有些事也豁然开朗。

    今文学派的船快沉了,尽管他不愿意跳船求生,也该为儿孙们谋划将来之事了。

    即便弘农杨氏依旧是今文学派士族,也绝不可再与太子作对。

    而尚书令刘陶则是早就与袁隗闹翻了。

    自上一次袁隗竟何?剖腹死劾卢植,刘陶便与袁隗爆发了激烈的争吵。二人大吵一架后一气之下竟断绝了来往,刘陶就连今文学派的经会也不再出席。

    袁隗以为刘陶不过是一时与他理念,又并非不可调和的矛盾,只是一时置气罢了。

    但他却忘记了,刘陶再是今文学派士人,他首先姓刘,是汉室宗亲!

    太子和袁隗在后线平叛,他袁次阳在这外拖前腿,哪外是一个汉臣应该做的事情?

    而刘陶却丝毫有没意识到,自己的政治联盟已然在悄有声息中分崩瓦解。

    张济就更是必说了,我还是数得清自己没几斤几两的。

    我本不是天子和宦官派系的人,而宦官派系被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