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四章:契机(2 / 3)
,“咱们得先有个详细的计划,算清楚到底需要多少钱,多久能回本,不然跟上面也没法谈。”
接下来的几天,何雨柱一有空就琢磨扩张的事。
他拿着卷尺,偷偷量了隔壁铺面的尺寸,在纸上画了简单的布局图。
盘算着打通后,前面能摆多少张桌子,后面厨房怎么规划,需要添置哪些大件。
他还悄悄去打听了附近铺面的租金行情,以及请人施工的大概费用。
一笔笔账算下来,心里渐渐有了个大概的数目。
数字不小,但并非遥不可及。
就在何雨柱为资金发愁的时候,机会却以一种意想不到的方式出现了。
这天下午,饭口刚过,店里没什么人。
何雨柱正和马华在后厨研究怎么改进卤汁的配方,街道办事处的老王陪着一位穿着中山装、气质儒雅的中年男人走了进来。
“何师傅,忙着呢?”老王笑着打招呼。
“王干事!您怎么来了?快请坐!”何雨柱赶紧放下手里的活,招呼两人坐下,让雨水倒茶。
“介绍一下,”老王指着那位中年男人说,“这位是区工商联的刘秘书长。刘秘书长这次下来,主要是调研一下咱们区个体经济的发展情况,特别是像你这样经营得比较好的典型。”
“刘秘书长,您好!”何雨柱心里有些惊讶,工商联?这可是管着工商业的官方机构。他连忙客气地问好。
刘秘书长笑容和蔼,摆摆手:“何雨柱同志,不用客气。
我们就是随便看看,了解一下情况。”他环顾了一下干净整洁但明显拥挤的店面,点点头:“嗯,店面不大,但收拾得井井有条。听说你这里的家常菜做得很好,很受附近群众欢迎?”
“都是街坊邻居捧场,混口饭吃。”何雨柱谦虚地说。
刘秘书长又问了些经营情况,比如开了多久,主要客源是哪些,用工情况,税费负担重不重等等。
何雨柱如实回答,不夸大,也不隐瞒,说到人手紧张、店面太小制约发展时,也坦然表达了困难。
刘秘书长听得很认真,不时点头记录。
最后,他合上笔记本,对何雨柱说:“何雨柱同志,你的情况我们了解了。个体经济是公有制经济的重要补充,你们靠自己手艺吃饭,方便群众生活,解决就业,是好事啊!区里现在也很重视这一块,正在研究一些扶持政策。”
他顿了顿,看了一眼拥挤的店面,意味深长地说:“至于你提到的困难,比如场地限制,确实是个现实问题。如果有合适的机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