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章 推恩令的实行(3 / 8)
兵权在握,在军中威望颇高。
而自己一直以来负责文臣事务,平日里与笔墨书卷打交道,于行军打仗、调兵遣将之术颇为生疏。
自朝歌一行归来后,伯邑考心中的疑虑愈沉重,如铅块般压在心头。
姬绝非平庸之辈,其心机与谋略在过往的诸多事务中已初露端倪。
在朝歌的种种经历,让伯邑考更加清楚地认识到权力斗争的残酷与复杂,也让他对弟弟的忌惮加深了几分。
他明白,若是贸然夺了姬的兵权,无疑是捅了马蜂窝。
姬在军中的势力盘根错节,那些追随他的将领们岂会善罢甘休?届时,自己必将成为众矢之的,陷入万劫不复之地。
可若任由姬继续掌控兵权,在这推恩令引的动荡局势下,谁又能保证姬不会心生异志?一旦他凭借兵权难,自己又有何能力与之抗衡?伯邑考在这两难的困境中徘徊挣扎,每一个念头的闪过都伴随着冷汗从额头冒出,内心的煎熬让他夜不能寐,却始终找不到一条万全之策来化解眼前的危机,只能在这无尽的忧虑中等待着命运的裁决,期盼着局势能够出现一丝转机,不至于让西岐陷入万劫不复的深渊。
伯邑考面色阴沉地坐在昏暗的房间内,内心天人交战。
最终,对死亡的恐惧如恶魔般侵蚀了他的理智,让他做出了这个惊世骇俗、违背祖宗的决定。
他深知姬的手段与野心,如今形势危急,若不先下手为强,自己必将性命不保。
于是,在一个月色黯淡的夜晚,他秘密召集了自己精心培养的死侍。
这些死侍个个身着黑衣,身形矫健,眼神中透着冷酷与决绝。
伯邑考神色凝重地看着他们,低声吩咐道:“你们即刻启程前往朝歌城,务必找到合适的时机,将我西岐的情况如实禀报给帝辛,表明我愿效忠于他,只望他能出手除去姬,保我西岐安稳,也保我性命无虞。
事成之后,你们便是西岐的功臣,我定当重重有赏。”
死侍们领命而去,马蹄声在寂静的夜里渐行渐远,伯邑考独自站在庭院中,望着夜空,心中五味杂陈。
他知道,这一步棋已将自己和西岐的命运彻底推向了一个未知的深渊,可事已至此,他已没有回头路,只能在这险象环生的权力漩涡中,祈求自己的计划能够成功,让他在这乱世中得以苟延残喘。
在那消息传来的瞬间,姬的眼神中闪过一抹不易察觉的暗喜,犹如夜空中乍现的流星。
他独自站在营帐之中,嘴角微微上扬,心中暗自思忖:“这推恩令虽来得突然,却也不失为一个转机。
往后这西岐之地,再不是大哥一人独揽大权,我与诸位兄弟皆有机会分得一杯羹,各自拥有一片属于自己的领地,这可是许久未曾有的机遇。”
然而,不过须臾,他的脸上便笼罩上了一层阴霾,像是被乌云遮住了阳光。
一想到大哥伯邑考,姬的心中便不由自主地泛起一丝惧意。
毕竟血浓于水,长兄如父,在父亲姬昌不在西岐的这段日子里,伯邑考就是西岐城说一不二的家长。
姬清楚地记得,以往在城中的大小事务上,大哥的决策向来无人敢违逆。
那些文臣武将们对大哥也是恭敬有加,唯命是从。
“倘若大哥他真起了心思,要夺我这手中的兵权,岂不就如同探囊取物一般?”
姬喃喃自语道,声音中透着一丝忧虑。
他缓缓踱步,脑海中浮现出大哥平日里那威严的模样,每一步都显得沉重而迟缓。
“我手下这万千兵马,虽说跟随我南征北战,忠心耿耿,但在大哥的权势面前,他们又能坚持几分?一旦大哥有所行动,我又该如何应对?”
姬的双手不自觉地紧握成拳,指节泛白,额头上也渗出了细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