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信如刀·三日启程(2 / 2)
待的“特别任务”,行程大约需要一个月,具体内容并未明言。
他叮嘱刘佑,必须加紧连弩的仿制与生产。那夜见识过简云带来的连弩威力后,他便责令刘佑在郡内搜寻能工巧匠,优先仿制出五十支。
这种连弩设计极为精巧,尤其是依靠弩箭自重落入箭槽实现连续发射,在不同力道连续击发、还要在经受颠簸环境下,弩弦与箭矢仍能紧密配合,其精密和可靠,都对制造工艺提出了极高的要求,想要大规模量产困难重重。马清的想法是先制造五十支,装备自己的卫队,在实战中检验和改进,待工艺成熟稳定后,再考虑批量列装部队。
此外,他命令阿奇全力督促各将领加强对新招募士兵的训练,并尽快完成对新晋军官的甄别与任用。
赋予杜玄的任务,则是以范县、寿张和须昌三地成功的改革经验为蓝本,重点推进无盐和东平陆两县的土地重新分配、吏治改革以及商业贸易的激励政策。同时,他命令彭泰率领一千士兵进驻这两县,既为改革保驾护航,也协助杜玄应对可能的地方阻力。
此刻的马清感觉自己已非初到东平时那般茫然无措,而是能够看清局势,有针对性地展开布局了。
他特别叮嘱刘佑、杜玄、阿奇三位幕僚,在自己离开期间,他们只认从洛阳直接下达的命令,对于兖州刺史府传来的任何指令,一律不予理会,将所有事务的责任都推到自己身上。
将所有事宜安排妥当后,马清带着方信和丁飞,以及准备好的路途应用之物,在第三日清晨,悄然骑马出了须昌城北门。
出须昌后,他们沿着济水北上。
九月的济水正值秋汛,河面显得格外开阔。浑浊的河水裹挟着枯枝败叶,缓缓向东流淌。雪白的芦花在秋风中摇曳,确如刚下过一场漫天大雪。
进入泰山郡西部后,他们离开济水。原本平坦的冲积平原逐渐被低矮的丘陵取代,裸露的黄褐色土地在秋阳下显得格外苍凉。此时本该是粟、黍等作物收割的繁忙时节,可放眼望去,田野里稀稀拉拉的庄稼长得参差不齐。土地上站着不少无精打采的农民,拄着农具茫然四顾,却并没有多少值得收割的农作物。
几个面黄肌瘦的孩童躲在土墙后,睁着大眼睛好奇地打量着他们这一行陌生的骑手。这里百姓的生活状态,与蒸蒸日上的范县、须昌、寿张三县相比,简直有天壤之别。
马清看着稀疏的田垄和无精打采的农人,胸口像被什么扼住:这些荒年背后,是苟曦对民力的掠夺,这样的人不仅没有受到惩罚,反而稳如泰山,其实千年以来莫不如此。
所谓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只是上位者麻痹下位者,普通人麻痹自己的一种安慰剂而已。
新泰是进入徐州的最后一站,这里是司马乂势力和司马越势力的交界处,因此已经封关。城楼上旌旗招展,守军的兵刃在夕阳下闪着寒光。马清三人在城外一处偏僻的树林中潜伏至深夜。待到月上中天,才通过一名事先安排好的向导,沿着一条几近荒废的樵夫小径悄悄进了徐州。
路途沉默、月色冷淡,连风都像在压住呼吸。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