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中原之路(2 / 2)
皆是郁郁葱葱、生机勃勃的原野。
此时正值夏末秋初,广袤的稻田里,沉甸甸的稻穗已开始泛出淡淡的金黄,碧绿的稻叶在风中起伏,形成一波波壮阔的绿色海洋,一直延伸到天际线。
田垄间,瓜果蔬菜长势惊人:黄瓜翠绿粗壮,顶花带刺;丝瓜藤蔓缠绕,垂下条条修长的果实;西葫芦又肥又大,表皮光滑饱满;成片的苋菜更是郁郁葱葱,叶片肥厚油亮,绿得仿佛能滴下水来。
脚下的土层异常深厚肥沃,呈现出一种近乎油亮的深褐色,散发着泥土特有的、混合着腐殖质和禾苗清香的浓郁气息,仿佛随手撒下一把种子,便能收获满仓的粮食。
沿途经过的城镇,店铺林立,幡旗招展。街道上行人摩肩接踵,穿着虽不算奢华,但大多整洁体面,面色红润,神情安泰。
店铺里货物琳琅满目,从日常的米面布匹,到精美的漆器陶器,应有尽有,一派物阜民丰、欣欣向荣的景象。
作为豫州州治所在的陈县,更是将这份富庶繁华展现到了极致。陈县地处黄淮平原腹地核心,是颍水、鸿沟(汴水)等水系的交汇枢纽,也是陆上连接中原腹地与广袤江淮地区的战略要冲。其位置至关重要:往东,可控扼整个豫东平原;往东南,则能辐射影响广大的江淮地区,堪称中原锁钥。
马清一行抵达陈县城外时,已是黄昏。夕阳的金辉洒在巍峨的城墙上,给这座富庶之城披上了一层温暖的光晕。城郭轮廓清晰,护城河水流平缓。令马清印象尤为深刻的是城内街道的整洁有序。
主街宽阔,青石板铺就的路面干净得几乎不见杂物。两侧店铺鳞次栉比,幌子高悬,货物摆放井井有条。行人衣着各异,有穿短褐的农夫,有着长衫的士子,也有锦袍的商贾,但大多面色红润,步履从容。
他们相遇时,或点头致意,或拱手为礼,显得彬彬有礼,透着一股安居乐业的祥和之气。空气中弥漫着食物、香料和市井生活特有的复合气息,繁华而不喧嚣,有序而不死寂。
然而,与这座城市的富庶祥和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城外连营数里的军帐和城内随处可见的戎装军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