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章 姜西说不定能给他们补补(1 / 2)
不拆的忧桑来得快去得也快,当然也可能是它这辈子好东西太多了,对于两年后的牛肉暂时没那么馋。
它嗷一声冲向新员工,好多黑大个,它还没看够呢!
比起不拆,冷艳的好奇不遑多让,不过它装得比较好,跳到姜西怀里,然后站在她肩上远眺。
“以前见过牛牛吗,是不是挺可爱的?”姜西圈着它的尾巴,戳了戳白色小山竹。
“喵呜。”黑色的,跟我很像,还行吧,如果有点白毛就更好了。
姜西噗嗤一下笑出来,其实她没听懂猫语,但冷艳的表情太傲娇太臭美了,根本不用猜。
“是,它们都没你可爱!”姜西把它抱下来往室内走,“想不想当牛骑士?”
冷艳耳朵立刻支棱起来了,这个可以有,骑牛应该比骑狗气派。
“喵呜!”gogogo!
不拆疯跑一圈回来就看到猫姐“高高在上”,激动坏了,这么好玩的事情怎么能落下它!
可惜——
“不拆,今天还不行,等新员工熟悉环境了我再找头最壮的让你试试。”姜西可不敢让狗子也上去,万一牛应激就不好了。
这时跟车来的工作人员拿着一份文件过来:“姜小姐麻烦您签字签收。”
领头的那位中年人站在一边,好几次欲言又止。
这位好像是种牛培育公司的副经理来着,姜西记得名片上是这么写的。
这家公司虽然是民营企业,但有农业厅和本地大学的技术支持,算是省内推广海角和牛的领头羊,就是这头羊还不怎么壮实。
“姜小姐,这些是技术指导手册,你有什么问题尽管问,有什么疑惑随时可以跟我们探讨……”副经理递了一本装订好的册子,厚度足有5厘米!
而且看他的模样显然不是给了手册就撒手不管了,像是要促膝长谈的架势。
姜西不知道副经理心里也苦,要是技术完全成熟,哪需要这种“面面俱到”的说明书,这还只涉及到养殖方面,如果加上基因筛选、胚胎冷冻,说明书还得再厚两倍!
说老实话,他们的海角和牛目前还在前进的路上,克服了一些困难,但前面的困难更多,要不然农业厅也不会对愿意入行的养殖户提供技术支持和低息贷款,连政策方面都大开绿灯。
国产肉牛培育技术落后是因为国内起步太晚,欧美从19世纪就向外输出肉牛,隔壁小日子1948年成立“和牛等级协会”,几十年持续改良才将和牛培育成高档肉牛的代表。
而国内的牛长期作为农耕工具存在,直到70年代末才开始向肉牛方向转变。
国产牛肉或炖、或煮、或涮,要么就是猛火爆炒,其他吃法都不合适,就因为肌肉纤维太粗、肌间脂肪太少。
人人都羡慕和牛价格高,国内好几个畜牧业大省都在这方面加大投入,海角省也有自己的野望,可惜他们目前为止在国内竞争还排不上号。
现在正是群龙无首的时候,任何一家取得突破性进展都有希望成为行业龙头,鉴于姜西过往的光辉战绩,农业厅对农场寄予厚望。
副经理这次跟来也是为了这个,虽说科学是极致的唯物,但姜西的成功buff能蹭为啥不蹭,说不定这次就能实现养殖户和科研机构的互补呢?
咳咳,主要是姜西说不定能给他们补补……
但是吧,这种事着实有点难以启齿。
姜西想养牛也不是非要选本地牛,像北方的泰恒农业集团旗下拥有国内目前最大的和牛育种公司,买泰恒的牛风险更小。
但姜西二话不说就跟他们合作,宁愿选择还不太成熟的技术,多少有那么点舍己为人的意思,但为了技术进步,脸皮厚也要上啊。
“姜小姐,这是我们公司研发的数据记录系统,麻烦你们将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