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5章 :天下第一武道大会(2 / 7)
的间隙。
并州腹地,太原郡晋阳城,一派安定繁荣的景象。
昭余泽畔,新垦的田地上,绿油油的麦苗在夏日的暖风中摇曳生姿。
去岁安置的黄巾流民,如今已扎根于此,成为这片土地新的主人。
融入了并州风土的流民,已经开始熟练地驾驭着耕牛和曲辕犁,在田间劳作,脸上洋溢着对丰收的期盼。
与本地百姓之间的隔阂,也在共同劳作,守望相助的日常中渐渐消融。
药局,蒙学,夜校,这些新政的产物,如同毛细血管般深入基层,无声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与观念。
郡守府内,荀彧依旧案牍劳形。
各曹吏员在严密的章程和考功司的监督下,如精密齿轮般啮合运转。
户曹核对着新迁入的宇文部民户田册,仓曹清点着为秋收准备的库容,工曹的文书雪片般飞向匠造营,催促着新一批农具和军械的交付,田曹的吏员顶着烈日巡查着沟渠与天气。
这一切都为了一个目标,夯实根基,积蓄力量。
阮瑀等十九名通过严苛见习考校留下的洛阳学子,此刻正经历着第二轮更深入的锤炼。
他们没有立刻被授予显赫官职,而是被荀彧如同种子般撒向了并州最基层的土壤。
阮瑀被派往虑虒县,协助经验丰富的典农都尉,负责推广新式耧车和新式作物的试种,他需要直接面对最朴实的农夫,解答他们的疑惑,解决实际耕种中的难题。
周温则被安排到西河郡一个流民与胡民混居的新屯,担任屯田副吏,学习如何调解不同族群的纠纷,推行汉化教育。
张升进入仓曹,从最基础的粮秣入库登记做起。
他们褪去了太学生的青涩与傲气,在泥土,汗水和琐碎的庶务中,一点点理解荀彧口中实务的真谛,感受着并州运转的底层逻辑。
他们的日志里,少了空泛的议论,多了许多具体的案例,以及解决的方法和思考。
前将军府内院,气氛却与外界的井然有序截然不同。
一种混合着期待与紧张的凝重感弥漫在空气中。
邹婉的产期将近,腹部高高隆起,行动已颇为不便,但她依旧保持着从容的气度,只在眉宇间偶尔掠过一丝对远方夫君的思念和初为人母的忐忑。
夏侯兰如同门神般守卫在内院之外,甲胄几乎已经是不离身了,眼神如鹰。
护卫再次增加了平时的三倍,府内水源,食材的检验严格到了苛刻的地步,连邹婉每日服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