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默认 第143章 往事的种子(2 / 3)

加入书签

一个很严重的问题——老王家祖传的,可不止是那令人羡慕的巨力。

    还有那堪比黑熊的魁梧体格,以及那……浓密得仿佛永远刮不干净的络腮胡子和其他毛发!

    他光想着有了力气如何威风,却完全没想过,若真朝着父兄的体格方向发展下去,会是一幅怎样的景象?

    一个身高八尺、肩宽背厚、胳膊赛旁人大腿、浑身肌肉虬结、满脸络腮胡的壮汉,穿着一身绷的紧紧的士子青衫,坐在岳麓书院清雅的学舍里,眉头紧锁地捧着书细细研读,研究学问……

    那画面太美,简直不敢想象!

    活脱脱就是猛张飞绣花,不,是猛张飞考状元!违和感能冲出天际!

    也幸好,王明远目前只是抽条长了点个子,身形依旧偏于清瘦,距离那种“震撼”的景象还差着十万八千里。

    六艺的课程虽然占据了不少时间,但经史主业丝毫不敢放松,随着学习的深度不断加大,策论的题目越发刁钻务实,经义注疏需要理解记忆的量更是与日俱增。

    不过,有两件“秘密武器”对他助益极大。

    一是离京前,柳教谕郑重赠予他的那本——柳山长当年考中进士前亲手所写的经义笔记。

    那上面不仅有对经文的深入解读,更有许多破题、承题、起讲、入题的技巧心得,以及针对不同题型的不同应对策略,字里行间能看出柳山长年轻时清晰的思路和飞扬的文采。

    另一件,则是师父崔知府给他的——一本厚厚的为官心得笔记。

    里面记录了他为官多年处理各种实务的经验、对官场规则的洞察、以及如何理论运用到实际政事中的案例体会。这本笔记,如同给王明远打开了一扇通往真实世界的窗户,让他的策论不再是空中楼阁,多了几分沉稳和可操作性。

    这两份笔记,被他视若珍宝,每每遇到难题或需撰写重要策论时,总会反复翻阅揣摩,常能得到启发。

    这段时间里,他也去探望过柳山长几次,有次前去的时候,还特意带上了柳山长年轻时候的那本笔记,前去拜见请教。

    柳山长看到这曾经的旧物竟被父亲珍藏多年,并赠与王明远之手,也明显愣了一下。

    他接过那本纸张已然泛黄、边角有些磨损的笔记,手指轻轻抚过上面熟悉的字迹,眼神变得有些复杂,充满了追忆和一种难以言喻的感慨。

    他沉默了片刻,才缓缓开口,声音里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喟叹:“没想到……父亲还留着这个……真是……”他摇摇头,没有说下去。

    调整了一下情绪,柳山长才抬起头,对王明远笑了笑,只是那笑容里似乎藏了些别的东西:

    “这笔记,你看着有用便好。不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