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一章 难做(1 / 2)

加入书签

崭新的校舍、整齐的民房、整洁的街道。

还有那每天机器轰鸣的工厂,处处透着生机与希望。

人们脸上的愁容渐渐被笑容取代。

提起周文琪和陆黎辰,无不竖起大拇指。

周文琪和陆黎辰也再次被县里表扬,成了人人夸的模范夫妻。

他们的名字被写进报告,他们的故事被媒体报道,成了新时代乡村振兴的典范。

可他们从不因此骄傲,依旧像从前一样低调做事,踏实做人。

可话说回来,月亮圆到极点就会亏,水满了就会溢出来。

老话说得好,盛极必衰,福祸相依。

就在他们俩事业顺风顺水,村里发展蒸蒸日上的时候,新的麻烦又悄悄来了。

钢厂改革后,新设备顺利上马,管理也全面升级。

生产效率大幅提升。

原本每月产出一千吨,现在翻了三倍,达到三千吨。

然而,产量上去了,货却卖不出去!

订单寥寥无几,仓库堆得满满当当,资金链开始吃紧。

经销商不买账,说市场饱和,价格压不下来。

一时间,厂子里人心浮动。

工人们也开始担心会不会发不出工资。

他的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桌面,发出沉闷的“哒哒”声。

尤其是库存那一栏,红字格外刺眼。

“厂长,这个月钢材堆得多得仓库都快塞满了,上个月的还没出货呢!”

助理小朱站在旁边,满脸愁容地汇报。

他手里拿着最新的库存清单,纸张被捏得有些发皱。

“销售科那边说,客户订单没上来,几家大厂也压着不签新合同……咱们现在,真的卖不动了。”

产能过剩,这事儿,陆黎辰压根儿没想到!

他原本以为,只要产量上去了,订单自然会跟上来。

毕竟钢材是硬通货,国家基建项目多,市场不会缺需求。

可现实却狠狠扇了他一耳光。

以前厂子效益平平。

每个月产量刚好够完成任务,不多也不少。

机器老旧,工人干一天歇半天,勉强维持运转。

但至少账面平稳,没有积压,也没有亏损。

日子虽然清苦,但没人喊饿,没人闹事。

现在听了媳妇周文琪的建议,效率上去了,效益也上去了。

可产量太多卖不掉,反倒成了头疼的大问题。

引进国外先进设备,更新生产线,优化流程。

工人们从三班倒变成两班满负荷运转。

一开始,出货量翻倍,收入激增,上级还专门发了表扬信。

可这才过了几个月,市场饱和的信号就一个接一个地传来。

价格战打不起来,合作方犹豫观望。

钢材像雪一样堆在仓库里,越积越高。

摆了摆手,陆黎辰脸色严肃,勉强稳住语气。

“这事我来想办法,你先去传个话,这个月车间不用赶工了。”

他知道,这句话一旦传出去,人心就要乱。

可再不控制产量,厂里的资金链就要断了。

小朱应了一声,低头看了看手里的文件,也只能叹口气,转身离开。

他知道,停工意味着什么。

不只是工资缩水,更是士气的崩塌。

如今厂里的制度是按件算钱。

干得多,挣得多。

活儿少了,工资自然就缩水。

每吨钢材的加工费算得清清楚楚,多干一吨,多拿一份钱。

工人们拼了命地加班,就为了月底能多领几张红票子,给家里孩子买双新鞋。

可现在,活儿没了,钱也没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