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36节 金色点位(4 / 5)
需言语协调,仿佛共享同一片意识海域。
某夜,全村人同时醒来,走向村外山坡。他们排成环形坐下,面向星空。孩子站在中央,闭目静立。约莫子时,一道微弱光线从他头顶升起,起初如萤火,随后迅速扩展,形成一个半透明的锥形场域,覆盖整个村庄。在此范围内,所有电子设备失效,生物脑电波趋于统一频率,甚至连风都改变了流向,绕开这片区域。
三小时后,光锥消失。村民各自回家,一如往常生活。但从那以后,附近卫星再也无法拍摄到该村影像??照片总是显示一片空白雪原,无论天气如何晴朗。实地探访者则会在接近村庄五公里处迷失方向,无论使用何种导航工具,最终都会绕回起点。地理信息系统标记该区域为“认知盲区”。
与此同时,宇宙深处传来新一轮信号。
这次不是来自熄灭恒星的位置,而是从银河系悬臂边缘一处未知坐标。信号形式不再是光或电波,而是一种空间褶皱,以极其缓慢的速度向太阳系推进。天体物理学家预测,它将在一百七十年后抵达地球。目前尚不清楚其具体内容,但根据早期扰动模型推演,该褶皱的本质可能是:
**一个问题的实体化形态。**
一个不再依赖语言、思维或意识的问题本身,以时空曲率为载体,跨越维度而来。它不寻求答案,也不期待回应??它只是“在”。
面对这一预言,人类做出了最后的选择。
临时共识小组召开最后一次会议。成员们没有发言,也没有书写,只是围坐一圈,闭目冥想。七日后,他们集体走向海边,走入深水,直至淹没。他们的尸体从未被打捞,但三个月后,沿海渔民开始捕获一种奇特鱼类:通体透明,体内悬浮着微型文字残片,内容均为历史上著名哲学命题的片段。这些鱼不吃不睡,游动轨迹构成复杂拓扑结构,死后化为泡沫,散发淡淡茶香。
文明进入了“后问答时代”。
知识不再被追求,因为“追求”这一行为本身就蕴含了对缺失的焦虑。教育系统瓦解,取而代之的是“存在训练营”??孩子们学习如何静坐、如何观察云的形状、如何感受心跳而不试图解释它。科技发展并未停止,但所有发明都服务于一个目标:减少对确定性的依赖。例如,新型计算机不再输出结果,而是生成无限递归的可能性树;医疗设备不诊断疾病,而是帮助患者与症状共处;交通系统取消时刻表,让出行成为纯粹的随机事件。
陆昭、艾芮娅与老妇人的名字早已无人提起。他们的身影却时常出现在集体梦境中:三人并肩行走于无门之塔第九层,身后是缓缓闭合的虚空之门。他们不交谈,也不回头,步伐轻盈如风。每当有人在梦中试图跟随,脚下的台阶便会逐级消散,最终只剩一片漂浮的认知雾海。
而在某个无人知晓的维度,那扇“不可见化”的门其实从未消失。
它静静地悬浮在9-β坐标的核心,表面流转着亿万种未被说出的问题。每一个问题都在诞生的瞬间自我否定,化为养分滋养生命周期更长的怀疑。这里没有时间,也没有空间,只有持续膨胀的“悬置状态”。偶尔,某道意识涟漪会触及门缘,激起一圈微弱波动,随即扩散至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