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87 章 年底正厅(2 / 4)
现关于他的只言片语。
这种反常的寂静,难免引来一些猜测和风凉话。
“看来,功劳再大,上面也得平衡啊。”
“李书记还是太年轻,风头太盛,压一压也是正常的。”
“估计也就这样了,能给下面人争取到好处,已经不错了。”
赵伟、张传贵、孙超越等人,在各自的新岗位上安顿下来后,不约而同地来到李毅飞办公室表达感谢。
赵伟情绪有些激动:“书记,没有您,就没有我赵伟的今天!这份知遇之恩,我记在心里!”
张传贵也是感慨万千:“书记,当初要不是您力排众议,坚决部署,我们哪能有今天?
说起来,是您扛下了最大的压力和风险,我们只是做了分内的事。”
孙超越不善言辞,只是用力握着李毅飞的手,眼圈有些发红。
李毅飞看着他们,脸上露出温和的笑容,亲自给他们倒了茶:“坐,都坐。
你们能走到今天这一步,首先是因为你们自己在关键时刻顶得上、靠得住,付出了艰辛的努力。
其次,是组织的培养和信任,看到了你们的能力和贡献。
要感谢,就感谢组织,感谢你们自己的坚持和拼搏。
我不过是尽了一个指挥员应尽的责任,把合适的人放在了合适的位置上而已。”
李毅飞这番话,说得诚恳而大气,既肯定了他们的努力,又撇清了个人的施恩色彩,让赵伟等人更是心生敬佩。
能遇到这样不居功、真心为下属考虑的领导,确实是他们的幸运。
面对省里对自己嘉奖的“静默”,李毅飞内心并非毫无波澜,但他更多的是一种超乎年龄的淡然。
他并非不渴望认可,但他更清楚官场的复杂性和平衡之道。
自己年仅二十九岁,担任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也才一年多时间,风头过健,确实容易木秀于林。
上次省里领导谈话时提到的“压担子”,或许也包含了这层考量。
李毅飞不断地告诉自己:“做好自己的事,问心无愧就好。该来的,总会来。”
然而,在省委大楼那间象征着最高决策权力的会议室里,关于李毅飞的讨论,并非如外界猜测的那般是“遗忘”或“压制”,反而是一场激烈而务实的争论。
“李毅飞同志在此次防疫工作中的贡献,有目共睹,可以说是力挽狂澜!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287章年底正厅(第2/2页)
不给予重奖,难以服众,也会寒了实干干部的心!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