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四章 扛大包的京大学生(1 / 2)

加入书签

陈默说这些话时,眼神锐利,没有任何心理负担。

在未来的十几年,国营企业大规模的的“下岗潮”

一直持续到199o年中后期。

陆思源沉默了许久,消化着陈默的话。

他不得不承认,陈默说的有道理,甚至一针见血,点破了国营厂最核心的弊病。

“但是……你要是这么写承包方案里,我敢打保票,找谁递话都没用,徐局第一个就会把你打回来,他担不起这个责任。”

“所以我说了,不会这么写。”

陈默成竹在胸,“我的承包方案里,会采用更温和的说法。

比如,‘为适应生产经营需要,将对现有职工队伍进行优化重组,并承诺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录用原厂表现良好的职工。

’这样写,是不是就能接受了?”

“可……这实际要做的,和纸上写的,差别是不是有点太大了?”

陆思源依旧有些迟疑,感觉这是一种文字游戏。

“改革要彻底,但是手段要温和,放心,我心里有数。”

见陈默不愿再多说,陆思源也识趣地不再追问。

因为这次是陈默开车接的陆思源,所以也轮到陈默把陆思源送回家了。

下午没什么别的事儿了,陈默再次开车回了学校。

距离晚饭时间还早,温亦雪也还在上课。

他习惯性地把自己泡进了图书馆。

经过重活一世的历练,陈默比任何人都更深刻地体会到系统化知识的巨大能量。

前世的经验固然有用,但真正能转化为强大生产力的,往往是那些经过严谨论证和体系构建的科学理论。

尤其是经济学,其实陈默认为这门学科本质上也是社会科学的一种,其揭示的规律和提供的分析工具,对于他眼下正在谋划的体制改革以及未来的商业布局,至关重要。

陈默很享受在图书馆的时光。

这个年代,工具和方法不如后世丰富,很多经典理论都是翻译过来的。

范畴大致包括政治经济学、工业经济、农业经济、商业经济、财政信贷、会计学等。

陈默目前最感兴趣的是微观经济学中关于市场机制,企业行为的部分。

这些直接关乎他正在尝试的承包制改革能否成功设计并有效运行。

陈默找了几本自己感兴趣的书籍,仔细阅读。

沉浸其中,时间过得飞快。

等他把手头一本关于苏东国家经济改革的译着大致翻完,窗外的阳光已变得柔和。

他合上书,从背包里拿出纸笔,开始起草棉纺厂承包方案。

刚在纸上列出几个要点,就听到身边传来熟悉的脚步声。

他抬起头,看到温亦雪正站在桌旁,嘴角含笑着看他。

“下课了?”

陈默一边整理摊开的书本笔记,一边低声问。

“嗯,下课了。”

温亦雪点点头,“我就猜到你肯定在这儿等我。”

“走吧,咱回家。”

陈默利落地收起纸笔和书本,拎起包,很自然地牵起温亦雪的手,一同离开了图书馆静谧的氛围。

车子驶出校园,并没有直接回家。

陈默想起昨天陈佳浩抱着他腿哼哼唧唧闹着要吃点心的样子,小家伙点名要的是“京八件”

这是京城有名的传统糕点,通常包括福字饼、禄字饼、寿字饼、喜字饼、枣花饼、卷酥、核桃酥等八种口味不同的糕点。

用材讲究,寓意吉祥,在八十年代初算是比较上档次又受欢迎的点心。

陈佳浩在温家吃过一次,那就记住了。

陈默记得前门附近有一家老字号点心铺子口碑不错,便方向盘一打,绕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