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6章 出主意(2 / 3)

加入书签

刚好赶在朝廷在大名府打开坊市之时。”

    夏子乔道:“那……这与我们有什么关系?再怎么样,她也只是在大名府,大梁有多少商贾?就算这几年赚了银钱,说不定什么时候就都没了。”

    这样的人,他甚至都不愿意伸手对付。

    谢承让摇头道:“我的意思是,她能做的事,我们也能做得。一个女子能顺势而为,我们为何不可?”

    “莫要小看局势,大局的变化就是契机。我说让五郎提醒亲朋瓷器的买卖,就是这个意思。为何那谢氏急着要将瓷器带去榷场?因为对她来说这是一笔大买卖。”

    “她用石炭代替木柴烧窑,烧出的陶瓷器必然价钱低,这样的东西翻一倍、两倍卖给藩人,就足够她赚的。”

    “低廉的陶瓷器,卖的是藩人的寻常人家,可想而知能卖出多少。”

    “打开榷场,就有了正经的贩卖渠道,不用担风险贩卖私货,也就少了上下打点的银钱,不用再选昂贵精致的货物买卖,卖去藩国的东西必然有所变化,顺应这个局势才能赚得更多。”

    夏子乔明白了:“你是说,不要盯着贵重的瓷器,可以做一些寻常百姓能买得起的瓷器,带过去贩卖。”

    谢承让道:“能赚些银钱,此其一。不让她一家独大,此其二。万一让她在榷场做出名声,旁人想要插手就不容易了。”

    夏子乔思量着谢承让的话,越想越觉得有道理。

    “还有,”谢承让道,“大名府可以做小报,汴京自然也可以,汴京又是人才汇集之地,只要多花心思必然能做好。”

    夏子乔更来了兴致。

    “不过,我不建议五郎去做,”谢承让道,“汴京书院众多,难保会起争斗,五郎只要多寻几个人谈论此事,再找人从中推波助澜,自然就能成。”

    “撰写大名府小报文章的那些人将要入京赶考,不妨寻他们问问,兴许有人也想在汴京做小报,毕竟大名府做的再好,那也是商贾刻印的。现在能得机会摆脱商贾在汴京大展身手,何乐而不为?”

    夏家不用亲自安排,找个合适的人掌管此事,做好了,夏家自然有一份功劳,做不好也可以将过错推给别人。

    事情都说完了,谢承让起身告辞。

    原文在六#9@书/吧看!

    夏子乔欲留他在家中,谢承让笑着道:“父兄让我送贺寿礼前来,我总要回家复命。”

    提及这个夏子乔就皱起眉头,明明两家都有意联姻,若是成就好事,谢家嫡长子谢承信就是他的妹夫,可母亲将要过寿,送礼的却不是他,现在就端着架子,将来小妹嫁过去了,还能有好?

   &nbs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