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记者登门(2 / 3)
蹊跷,林正作案的动机更深蹊跷,现在外面都在传,这案子要被压下去了。”
沈青云没有立刻回答,而是翻开了桌角的笔记本。
上面记着今早孙健汇报的进展:朱正华名下的三家公司都有偷税记录,十年前承接的拆迁工程确实造成了人员伤亡。
他的表情很平静,看着高翔说道:“高记者,你既然是公安子弟,那就应该清楚,警察办案是要讲证据的。”
“证据在这里。”
高翔突然从公文包里掏出一个牛皮纸信封,推到沈青云面前。
信封边缘有些磨损,显然被反复摩挲过。
“这是什么?”
沈青云眉头皱了皱,看了一眼那录音笔。
高翔有点不好意思的摸了摸自己的脑袋,随即把录音笔扔进垃圾桶,小心翼翼的说道:“唬人的,嘿嘿。”
沈青云满脸无语。
闹了半天,他这是怕自己跟朱正华蛇鼠一窝?
“这是一封匿名信,寄到报社收室的。
里面有陈光案的卷宗副本,还有……”
高翔的声音压低,对沈青云说道:“朱正华给程立东转账的流水记录。”
沈青云捏着信封的手指顿住。
信封很薄,却沉甸甸的,像压着一条人命的重量。
他抬头时,正撞见高翔眼里的焦灼。
那不是新闻猎奇,是作为“正义追求者”
的急切。
“你父亲知道你来吗?”
沈青云抽出里面的材料,纸张边缘因干燥而微微卷曲。
最上面是张泛黄的照片,陈光穿着检察制服,胸前的徽章在阳光下闪闪亮。
“不知道。”
高翔的手指蜷缩起来,坦然说道:“他总说我太莽撞,但沈书记,您看这个。”
他指着材料里的一页:“几年前陈光被抓的时候,正在调查正华集团的工程质量问题,有三个农民工给他作证,结果一夜之间全自愿撤回证词,还搬离了滨州。”
沈青云的目光落在“农民工”
三个字上,想起三天前在老城区见到的那个搬东西的老人。
老人说朱正华“靠谱”
,可这材料里的记录显示,当年负责拆迁的工人,所有受伤的,都没有拿到补偿款。
“这些证据,你核实过吗?”
沈青云的指尖划过一份银行流水,付款方是朱正华的司机,收款方是程立东的妻子。
“核实了三个月。”
高翔的声音带着疲惫,却异常坚定的说道:“那三个农民工,我在邻省的工地上找到了一个,他说当时朱正华的人拿着他女儿的照片找上门,逼着他作伪证。”
沈青云微微点头,看着高翔问道:“你知道朱正华在滨州的势力,这么做很危险。”
“我知道。”
高翔坦然的点点头,随即说道:“但我爸教我的第一堂课就是,记者的笔要像手术刀,再硬的脓疮也得剖开。”
办公室的挂钟敲响了下午五点的钟声,沉闷的回响在房间里荡开。
沈青云将材料重新装进信封,指尖在封口处停顿片刻:“高记者,这些东西,交给市纪委更合适。”
“我信不过他们。”
高翔的话很直接,带着年轻人的冲动,却也透着无奈:“程立东在滨州待了八年,谁知道纪委里有没有他的熟人?”
他看着沈青云,眼神里有种孤注一掷的信任:“我只信您。”
“你想要知道什么?”
沈青云的声音低沉下来。
“我想知道,您会不会动朱正华?”
高翔的身体微微颤抖,不是害怕,是激动:“他不仅行贿、偷工减料,还养了一群打手,去年有个记者调查他的楼盘,被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