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9章 大喜的日子出事了!(4 / 4)
。
但她也相信,只要有人还记得疑问的价值,火就不会熄。
七日之期将尽,林晚舟写下最后一段文字,夹在《晚舟录》末尾:
>“我曾以为,改变世界需要一场惊天动地的爆炸。
>后来我才明白,真正持久的力量,是一声轻问,一句私语,一个孩子盯着课本发呆时冒出的念头:‘真的是这样吗?’
>所以,请不要纪念我。
>若你读至此处,请停下,环顾四周,然后轻声问自己:
>我此刻的想法,是我自己的,还是别人希望我想的?
>只要这个问题存在,我就从未死去。”
当夜子时,风雨再起。
林晚舟服下最后一口汤药,靠在轮椅上望向窗外。一道闪电划破天际,照亮了远处广场上那口新铸的大钟。钟旁,盲童正举起木槌,准备敲响明日的第一声。
她唇角微扬,气息渐弱。
雷声轰鸣,掩盖了她最后的呢喃。
数月后,朝廷正式设立“问心司”,专责监察思想操控行为,并赋予平民直诉皇帝之权。第一批录取的十名学子中,有一位名叫沈砚的青年,主考官在他答卷末尾批注:
>“其文有骨,其思有光,其问不避险,其志不忘痛。可堪承火。”
又一年春社,小女孩再次来到广场。这次,她带来了笛子。
老师问:“你学会《醒心调》了吗?”
她点头,鼓起勇气吹响第一个音符。起初走调,继而渐稳,最终与钟声共鸣,回荡四方。
人群驻足聆听。
无人喝止,无人讥笑。
因为在这一刻,所有人都记起了那个名字,和她留下的一句最简单、也最沉重的话:
**“你可以不信,但请先问问自己:我真的信吗?”**
春风拂过千家万户,吹开窗棂,送来晨光。
井底早已干涸,镜面布满裂痕,笛声穿越山河,而那个曾经孤身赴死的女子,正活在每一个敢于怀疑的眼神里。
她未曾离去,也永不落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