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2章 靠着我才能成为人上人(1 / 5)

加入书签

    皇帝打断他的话:“朕看许靖央此举,甚好!让你儿子也尝尝什么叫人言可畏!让他知道,有些错,不是一句‘年少轻狂’就能揭过的!”

    “若他经此一事能幡然醒悟,收敛心性,朕看这顿羞辱,吃得值!顾爱卿,教儿子,不能纵容,否则他失了规矩,害得是你!”

    顾大人浑身发抖,额头上尽是冷汗,再也说不出一句辩解的话来。

    最终,他只能咽下愤懑:“臣谨遵皇上教诲。”

    长公主在一旁,宽大衣袖下的手悄然握紧,指甲掐进了掌心。

    事已......

    雁回坡的秋日总是来得早。林晚舟站在碑林中央,脚下是层层叠叠的落叶,如同被岁月掩埋的旧信。她缓缓蹲下,指尖抚过一块低矮石碑上稚嫩刻痕:“为什么娘说‘不能提外公的名字’?”字迹歪斜,却深得入骨。她认得这手笔??是当年那个在村口私塾门口徘徊了三天、终于鼓起勇气递出第一封“问心信”的小女孩。

    十年光阴,如刀刻斧凿,将一场始于焚书之夜的思想风暴,镌进山河血脉。如今,“记忆角”遍布乡野,质疑课成了蒙童启蒙必修,连宫中尚书房的小皇子们也偷偷传阅《记忆录》手抄本。而那十万封“问心信”,已在皇史?最深处封存完毕,等待癸巳年七月初七开启??那一天,正是新“玄圭”制度理论上该重启之期。

    可林晚舟知道,真正的较量,才刚刚进入第二轮。

    自她登坛宣誓为国策顾问以来,朝堂看似风平浪静。新帝年轻温和,对她言听计从,甚至主动开放部分禁档供纪事堂查阅。沈知衡也被任命为御史台左都御史,执掌监察大权。一切仿佛昭示着旧秩序的退场与新思想的崛起。

    但林晚舟清楚,这是**驯化完成的第一步**。

    她在府中设宴招待新任礼部尚书时,对方不经意提起一句:“林大人推行教化功莫大焉,然则‘质疑’二字若无边界,恐生妄议之弊。”话音未落,身旁侍女便捧上一幅画卷??竟是她八岁那年随母赴迎圣会讲学时的画像摹本,题跋写着:“幼承庭训,终成栋梁。”

    她笑而不语,心中却如冰水浇头。

    他们不是放弃控制,而是换了一种方式继续掌控。他们让她成为符号,一个被供奉起来的“开明典范”,用她的名字去legitimatize(合法化)新一轮的话语规训。就像当年李维安也曾被誉为“清流砥柱”,最终却成了紫宸阁最锋利的刀。

    当晚,她召见周清远。此人如今已是翰林院侍读学士,表面仍效忠朝廷,实则暗中协助纪事堂渗透中枢文书系统。他带来一份密报:近三个月内,有十七名曾在“记忆角”发表敏感言论的村民相继病亡,死因皆为“突发寒疾”。更诡异的是,这些人临终前都被一名自称“巡诊医官”的男子问话,随后次日便暴毙。

    “那人穿青灰长袍,袖口绣半圈银线梅花。”周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