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章 安排得明明白白(2 / 4)
nbsp;不过既然定人选的是王华王老状元,那自然少不了山长一份儿……
“山长真是否极泰来,天高地阔了。”苏录也真心替朱琉高兴,十几年苦苦坚持,终于守得云开见月明了。
半年前还蜗居在山沟里教书,半年后已经金殿传胪,到皇帝面前展书了。人生变化之大、际遇之奇,莫过于此了吧?
当然这也说明,确实得上头有人才行。三年前,那几位老大人都还没现在这实力呢。
好在山长给他写信,也不纯是炫耀,还有好消息告诉他——
朱琉告诉苏录,自己已经跟王守仁讲过,想让学生拜他为师的事情了。
王守仁看了朱琉带去的几篇文章,尤其是那篇《过宋论》,便欣然同意了。
朱琉还建议他,最好提前参加明年的童试。朱山长说,以他的文章笔力,再加上朱家的照应,中个生员应该难度不大。
朱山长又细心提醒他,不用太担心童试的大题。童试毕竟只是府县学的入学资格考试。哪怕是院试,大宗师也不会在五经题上难度的,不然就童生那点水平,基本都得抓瞎。
尤其是治《礼记》的人本来就少,只要不出现明显的谬误,基本不会导致落第的。
所以童试还是要靠四书文决胜负,而这正是苏录的强项。另外朱琉提醒苏录,如果决定明年应试,下半年一定要加强朝廷律例、策论时政的学习。
朱琉告诉苏录,虽然这些题目做得好,并不会保证你被录取。但很多读书人因为轻视这些杂项,应试时难免出现纰漏——
就算州县官手下留情取中了你,但所有人的试卷都是公开的,肯定会有人逐字逐句地挑你毛病。一旦发现了问题,到时候大家都难受。
所以必须在细节上做到完美,才能确保万无一失。
朱琉又为他继续规划说,等他中了秀才之后,就立马请长假进京游学,跟着王守仁学上一年半载,说不定还能得到王老状元的指教。
一切顺利的话,下科秋闱便可入场一试了……
看来朱传胪确实比朱山长自信太多,已经把苏录的举人之路,安排得明明白白了!
不过苏录也知道,这不是朱山长过于兴奋,大言炎炎,而是在提醒他,动作一定要快!只要中了举人,接下来一切都好说。
趁着大佬们还在位,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
万一拖上个十年八年才中举,就不一定有这份天时地利人和了。
届时大佬们都致仕了,谁也不敢保证,新一批大佬还是自己人。到时候中进士的难度,又会大大增加了。
&nbs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