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四章 颁奖典礼(8 / 9)
史以来最平庸的一届。
土耳其电影《乌扎克》夺得最佳男主,但是男主角竟然因为害羞不敢上台。。。
法国和加拿大的合拍片《野蛮入侵》夺得最佳女主,但是女主角因为觉得自己毫无希望已经提前回国了。
整个流程都很尬。
如果不是路宽这个蝴蝶翅膀的出现,平庸的戛纳会给出三个一炮双响,因为实在没有好片子了。
紧接着就是评审团大奖,这相当于金棕榈二等奖。
如果《小偷家族》没拿评审团大奖,金棕榈还有些希望。
天不遂人意,颁奖嘉宾和本届电影节的评委斯皮尔伯格在台上宣读出《小偷家族》的电影名,路宽知道这一次的戛纳之旅也算是走到了尽头。
电影频道演播室里的嘉宾们也都长叹一口气,功亏一篑啊!
路宽把评审团大奖让给曹宇上台领取,来表达对这位摄影DP的认可。
直播间的金纬也注意到了这一点,引出个新的话题。
“贾导,在剧组里摄影师和导演一般都是什么样的相处模式?”
贾科长轻车熟路:“说实话啊,旗鼓相当的摄影师和导演就像两口子,一个镜头,他们可能琴瑟和鸣,也可能争论不休。”
“但是一个摄影技法、灯光造诣和美学水平非常高的导演,是可以帮助一名摄影师成长的,比如我们国内的顶级摄影师赵飞。”
“老赵我也很熟,观众朋友们耳熟能详的《盗马贼》、《荆轲刺秦王》、《大红灯笼》都是他掌镜。”
“99年他觉得自己到了瓶颈,就去了霉国找到导演伍迪艾伦,跟着大师一起拍了《甜蜜与卑微》等作品。”
“国内9月就要上映他掌镜的《天地英雄》,大家会看出跟以往作品在摄影风格上的差别,这就是一个好导演对摄影师的调教和促进!”
网络咨询不大发达的年代,电视机前的观众们都如饥似渴地听着这些专业点评。
虽然拿了最佳导演和评审团大奖已经不算失败了,但明明离金棕榈就差最后一步,最终还是失之交臂。
《大象》的导演格斯的故事改编自著名的“科伦拜恩枪击案”,这个案件颇受欧洲电影节的关注。
也就是在去年的戛纳,一部名叫《科伦拜恩的保龄》的电影获得戛纳55周年特别奖。
不论有意还是无意,格斯算是走了路宽在威尼斯上的老路。
题材契合,质量过硬,政治正确,炒作得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