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藩王谋策朝堂议,大宁初兴困局生(2 / 5)

加入书签

音沉稳而有力,每一个字都仿佛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彰显着他作为帝王对局势的绝对把控和对皇权的坚决扞卫,那狠辣的眼神仿佛能洞察一切潜在的威胁。

而在遥远的大宁王府,朱权等人尚不知晓朝堂上的激烈争论,仍在为贸易和军事之事忙碌着。沈书瑶正在房中专注地研究东南亚贸易的细节,她身着一袭素色长裙,发丝整齐地束在脑后,显得清新而干练。此刻,她的眼神紧紧盯着手中的羊皮卷地图,地图上详细标记着东南亚各国的港口与贸易路线,那些弯弯曲曲的线条仿佛是她为大宁勾勒的希望之路。

“王爷,您看这贸易路线,若是能绕过这些海盗猖獗之地,便可大大减少风险。”沈书瑶抬起头,指着地图对朱权说道,眼神中透露出自信与专注。

朱权微微点头,他的目光虽然落在地图上,但心思却早已飘向了朝廷。“书瑶,此事还需从长计议。朝廷对藩王监管极为严苛,稍有不慎,便会招来灾祸。”朱权微微皱眉,眼神中透露出一丝忧虑。尽管他只有15岁,但从小在皇室中长大,对权力的博弈和朝廷的规矩有着超乎常人的敏锐和理解,深知在这复杂的局势下,每一步都必须如履薄冰。

沈书瑶看着朱权,心中暗自思忖,这少年王爷虽然年纪轻轻,却背负着沉重的责任,行事沉稳冷静,实在让人敬佩。“王爷所言极是,只是大宁如今局势紧迫,我们也不能坐以待毙。”沈书瑶的声音轻柔却坚定,她微微抬起头,目光与朱权交汇,传递着鼓励与支持,仿佛在告诉他,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他们都将携手共进。但她心里也清楚,自己作为藩王侧妃,参与这些事务,稍有不慎就会招来非议。所以每次外出,她都尽量乔装打扮,减少抛头露面的机会,与工匠交流时,也多是通过可靠的中间人传达指令,参与贸易谈判时,也只在幕后提供建议,由林公等男性出面交涉。

正说着,林公匆匆走进来,他神色略显慌张,额头上还挂着细密的汗珠。“王爷,朝廷有消息传来,听说朝堂上为您的请求争论得不可开交,还有人提议派朝中大臣前来‘辅佐’您。”林公喘着粗气,话语中带着一丝焦急。

朱权脸色微变,心中涌起一阵愤怒与无奈。“这分明是不信任我,要派人来监视我。”他紧握着拳头,额头上青筋微现,脸上写满了不甘与担忧。想到自己的满腔抱负可能会受到重重掣肘,朱权的心中就烦闷不已,但他也清楚,在这皇权至上的时代,他必须谨慎应对,不能有丝毫差错。

沈书瑶心中一惊,但很快镇定下来。“王爷,先别急。既然朝堂上有争论,便说明还有转机。我们不妨上书朝廷,表明我们的忠心,详细陈述大宁贸易和军备对朝廷的益处,或许能改变当前的局面。”沈书瑶语气沉稳,试图安抚朱权的情绪,同时在脑海中飞速思考着应对之策。她深知,在这关键时刻,保持冷静和理智是最为重要的。

朱权深吸一口气,努力让自己平静下来。“书瑶,就依你所言。林公,此事就劳烦你去准备文书,言辞一定要诚恳,务必让陛下感受到我们的忠心和诚意。”朱权看向林公,目光中带着一丝期许,仿佛将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了这封上书之上。

林公领命而去。朱权又转向沈书瑶,眼中满是信任:“书瑶,多亏有你。若没有你在我身边出谋划策,我真不知该如何应对这重重困境。”朱权的话语中充满了感激,在这艰难的处境中,沈书瑶就像他的一盏明灯,照亮了前行的道路。

沈书瑶微微一笑,说道:“王爷言重了。如今大宁是我们共同的家园,为了大宁的百姓和未来,我自当竭尽全力。”沈书瑶的笑容温暖而坚定,如同一缕春风,吹进了朱权的心田,让他在这冰冷的局势中感受到了一丝温暖和慰藉。

几日后,朝廷使者抵达大宁。朱权率领众人出城迎接,使者宣读了朝廷的旨意:同意大宁开展朝贡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