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0章 保密意识(2 / 3)
筹建军校后,从南北镇抚司中遴选十载以上经验的老刑名、老侦缉,又自十三省暗访征调了诸多精于此类实务的能人异士。
由他们口述毕生所历经典案例与独门心得,再经军校专设的教官房精心归纳、提炼、校验,去芜存菁,反复修订,方汇编成册。其中每一字一句,皆可谓是我锦衣卫积年心血与智慧的结晶。”
“好!甚好!”朱由校龙颜大悦,抚掌赞叹,“此真乃国之重器,千金不易!”随即,他面色一肃,目光锐利地看向吴苍与一旁的魏忠贤,声音虽不高,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与杀伐之气:
“记住!自即日起,军校所有教材,列为帝国绝密!着令吴爱卿亲自督办,所有书册需编号造册,专人管理,学员姓名与书籍编号登记入册,不得携出指定学府,结业时需将教材交还入库,遗失或损毁者以‘泄密’论处。
胆敢擅自抄录、私传外泄者——”
他语气微顿,寒意凛然,“一经查实,不论涉及何人,立斩不赦,夷其三族!绝不能有半分闪失!”
他心绪翻涌,想起前世所见所闻,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我华夏非无开物成务之智,却屡有泄密遗患之痛!
文人著书立说,本是传承文明、昌盛文教之善举。其中不乏心系社稷、胸怀天下之人,其著述利国利民,功在千秋。然则亦有学者为炫博学,不分轻重,将不该示人的技艺、图纸尽数刊印,只求立言传世,却不知多少国之利器因此外泄。
《梦溪笔谈》详载毕昇活字之术,其法随海船流布四方,他人得以效仿革新,反成其利。此乃匠人心血,徒为他人作嫁!
宋时《武经总要》刊行于世,其中火药配方、城防图谱、军器制式,何等机密?竟也公诸于众!后世边患,虏寇往往据此改进攻城之具,使我守城将士血染疆场。
尤为可恨者,甚至在宋代,文人连将城池防卫图都载入私著的!襄阳城防之要、江陵水寨之秘,皆被详细绘录,刊行天下。敌国细作只需购得一册,便可尽知我山川险要、关隘虚实。这等行径,与通敌何异?
别人不知道,如今还未出世的《天工开物》,经过满清、后世乱世的百年烽火,在国内失传,却在日本、欧洲广为流传。甚至在1771年,大阪书商柏原屋佐兵卫翻刻该书,称“菅本”。明治维新期间,日本改进了《天工开物》中的“花机”,使其更适应多品种丝绸生产,最终在 19世纪末超越中国成为全球丝绸出口第一大国。
不行,必须要将大明的官员和文人的保密意识提起来,从今往后,书可不是谁都能写的,书里面可不是什么都能写的,就算写了可不是随便就能刊发的。
“从今往后,凡著书立说涉及技艺、军略、情报者,需先经礼部、都察院、锦衣卫审核留档,划分保密等级后方可刊发。四书五经可广印天下,推行文治;但军工、情报、边防等机密,半字都不可外泄!这保密意识,必须从今日起,刻进每个官员、每个文人的骨子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