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章 一出好戏(下)(2 / 3)
心照不宣。
好戏,尚未落幕。
就在这寂静之夜,风起云涌,杀机潜伏,巴镇之外,另一场更大的风暴,正在悄然酝酿……
——
清晨的巴镇军营,晨曦微露,一阵低沉而密集的马蹄声自远而近,如沉雷滚滚,震彻整座营地。诸葛长明正伏案研读昨夜草拟的文书,耳中蓦地响起这异常的动静,不禁抬头凝神倾听。
“何事?”他低声自语,随即披上披风,快步走出军帐。
初夏清晨的凉风拂面,带着一丝泥土与马汗的腥味。站在营门口,放眼望去,营外旷野之上尘土飞扬,一支又一支军队正自各个方向缓缓而来,甲胄寒光耀眼,旌旗飘扬如林。正当他疑惑间,只见武阳身披银甲,神色从容,带着一股难以掩饰的豪气,快步向他走来。
“诸葛先生。”武阳抱拳笑道,“适逢其时,正好请你随我去前方一观。”
诸葛长明狐疑不定,眼见武阳神色自若、意气风发,心中暗道:“此子到底打的什么主意?”却也不便拒绝,随即颔首相随。
两人一同行至军营前,诸葛长明远远望去,不禁一惊——只见严林、赵甲、钱乙、孙丙等靖乱军诸将皆在,身后列阵整齐,甲士银甲耀目,骁勇之气扑面而来。而他们身旁,更有来自巴镇、西州残部的骑步兵纷纷集结。
“这是……”诸葛长明侧目看向武阳。
武阳淡然一笑,负手而立,道:“先生莫怪,之前我已密令全军悄然撤离巴镇、西州,令所有靖乱军将士悉数归拢天狼山,今日正式汇聚。”
诸葛长明心中一凛:“如此一来,巴镇、西州空虚无主,若谢必安与潘峰大军兵至……”
他沉声问道:“主公此举……巴镇与西州岂非拱手让人?若两城尽失,靖乱军根基何在?”
武阳朗声大笑,声震四野:“好一个巴镇西州!两城残破,兵疲民困,守之无益,丢之无妨!我正要让谢必安、潘峰二人一城一地,放他们各取其利,各为其战!”
诸葛长明眉头紧锁,转念之间,神色一动,惊讶地望向武阳:“主公是欲借谢、潘之力,自相攻伐?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正是。”武阳目光如炬,目视远方天际,“谢必安早对大潘之地垂涎三尺,潘峰岂肯容谢必安在西州扎根?二人必起争端,大战在即!我靖乱军只需退守天狼山,闭门不出,静观其变。”
诸葛长明顿觉心神剧震。原本以为武阳不过血气方刚,没料到竟有此等险中求胜之大谋,心中隐隐生出几分敬意。
“此计虽妙,”诸葛长明皱眉道,“但若谢、潘速战速决,其一得胜后重整大军再来攻我,又如何应对?”
武阳淡淡一笑:“先生有所不知,谢必安狂妄自大,潘峰贪婪狠辣,二人势如水火,非一朝一夕可定。纵有胜败,必两败俱伤。彼时我军养精蓄锐,新兵老将,甲粮充足,正可出山一击定天下。”
诸葛长明沉吟半晌,凝视着远方集结的三军,心头一震。若按武阳所言,巴镇与西州不过两块诱饵,引谢潘二虎争斗,而天狼山则为深潭藏龙,待时而动。
“如此,巴镇、西州便任其争夺?”
“不错。”武阳洒然道,“两地本非重心。待他们杀红眼、死伤大半,我军卷土重来,谢、潘残兵再难抵我锋芒。到时取谢必安领地、北吞大潘,刘蜀局势,尽在我手!”
诸葛长明心神翻涌,虽心服武阳谋略之奇,却仍存疑虑:“主公此策虽奇,然须万无一失,若谢潘觉察,岂不误大事?”
武阳微微一笑,低声道:“放心,诸葛先生。谢必安恨潘峰,潘峰欲斩谢必安,二人心病已深。我已遣细作入彼军中,挑拨离间,言谢图潘、潘谋谢之事。此局已成,谢潘难以和平摆手,必
↑返回顶部↑